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乳香简介
本名薰陆,为橄榄科常绿乔木的凝固树脂。因其滴下成乳头状,故亦称乳头香。为薰香原料,又供药用。唐 无名氏《香品一》:“ 南海波斯国 松树脂,有紫赤如樱桃者,名乳香,盖薰陆之类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药议》:“薰陆,即乳香也,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鎔塌在地上者,谓之塌香。”《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妹妹安排乳香一块,煖一碗热酒来与我吃,且定我脊背上疼。”《老残游记》第二十回:“老残倾出来看看,有点像乳香的样子。”
【别名】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衍本草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乳香、尔香、制乳香、炒乳香、醋炒乳香、炙乳香、生乳香、明乳香、生明乳香处方中写乳香、尔香指生乳香。为原药去杂质,捣成碎块入药者。制乳香为原药捣成粉末后,置锅内炒至熔化,然后倒出,待微冷切成小块者。炒乳香为原药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后,略呈黄色,取出放凉入药者。醋炒乳香又称炙乳香。为净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熔化时,喷洒米醋再炒至外层光亮,取出放凉入药者。
性状
特质:无色或淡黄色,有树脂的香气
挥发性:中到慢
属性:阳性
主产地:北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以及南阿拉伯半岛
干燥胶树脂,多呈小形乳头状、泪滴状颗粒或不规则的小块,长0.5~3厘米,有时粘连成团块。淡黄色,常带轻微的绿色、蓝色或棕红色。半透明。表面有一层类白色粉尘,除去粉尘后,表面仍无光泽。质坚脆,断面蜡样,无光泽,亦有少数呈玻璃样光泽。气微芳香,味微苦。嚼之,初破碎成小块,迅即软化成胶块,粘附牙齿,唾液成为乳状,并微有香辣感。遇热则变软,烧之微有香气(但不应有松香气),冒黑烟,并遗留黑色残渣。与少量水共研,能形成白色乳状液。以淡黄色、颗粒状、半透明、无砂石树皮杂质、粉末粘手、气芳香者为佳。
萃取
萃取方法:蒸馏
植物种类:树
萃取部位:树皮,春、夏将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开,使树脂由伤口渗出,数天后凝成硬块,收集即得。入药多炒用。
来源
为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的胶树脂。春、夏均可采收,以春季为盛产期。采收时,干树干的皮部由下向上顺序切伤,并开一狭沟,使树脂从伤口渗出,流入沟中,数天后凝成干硬的固体,即可采取。落于地面者常粘附砂土杂质,品质较次。本品性粘,宜密闭,防尘;遇热则软化变色,故宜贮藏于阴凉处。
原形态
矮小灌木,高4~5米,罕达6米。树干粗壮,树皮光滑,淡棕黄色,纸状,粗枝的树皮鳞片状,逐渐剥落。叶互生,密集或于上部疏生,单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柄被白毛;小叶7~10对,对生,无柄,基部者最小,向上渐大,小叶片长卵形,长达3.5厘米,顶端者长达7.5厘米,宽1.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近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的圆齿裂,或近全缘,两面均被白毛,或上面无毛。花小,排列成稀疏的总状花序;苞片卵形: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片,淡黄色,卵形,长约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着生于花盘外侧,花丝短;子房上位,3~4室,每室具2垂生胚珠,柱头头状,略3裂。桉果倒卵形,长约1厘米,有三棱,钝头,果皮肉质,肥厚,每室具种子1枚。
分布
分布红海沿岸至利比亚、苏丹、土耳其等地。主产于红海沿岸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在我国历史上也有地方出产。明正德《颍州志·台馆》“乳香台在州西一百八十里。旧产乳香,故名。”颍州,即今安徽阜阳,乳香台在明弘治十年(1497)之前属颍州,设有乳香台巡检司。为什么主产于西亚的乳香会在中国中部也有出产,后来又为什么没有了,的确值得探讨。希望研究中药史的朋友能够关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