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
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
药用部分;藤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水,通乳。
(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
(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
参考资料:
(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
(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
(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
(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扁蓄
《本经》
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
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
处方用名:扁蓄〕ρ椎仁敉飧屑婺谑?摺?/p>
(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
(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仁汤
《温病条辩》
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 竹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
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
临床运用:
(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
(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