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中药知识 > 中药基础 > 正文

理气药和方剂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归经:入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降气止呕、祛痰平喘。

    主治与应用:

    1.用于恶心呕吐、噫气。常与代赭石、半夏、生姜等配伍,如旋复花代赭石汤。

    2.用于痰壅气滞之咳嗽多痰、胸膈痞闷等证。常与桔梗、半夏、前参等配伍使用。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包煎。

    (二)理气方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6克 芍药9克 枳壳6克 炙甘草3克、陈皮6克 川芎6克 香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证见肋胁疼痛,善太息,脉弦。或兼见寒热往来,脘腹胀满,纳呆食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主药;香附、芍药助柴胡和肝解郁,陈皮、枳壳行气导滞共为方中辅药;川芎理气活血止痛,为方中佐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气郁结之胁肋疼痛的常用方剂。以胁肋疼痛、太息稍舒、脉弦为辩证要点。

    2.瘀血征象明显,加用丹参、失等散;兼有嗳气吞酸、口苦者,加用左金丸;兼有食滞征象者,加用麦芽、鸡内金等。

    附方:四逆散(《伤寒论》)。由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组成。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之功。主治热厥证。症见手足厥冷,脉弦。或兼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

    方解:本方是治疗胃虚气逆的常用方剂。方中旋复花降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治疗主症,共为主药;党参补气益胃,半夏助主药以和胃降逆,均为辅药;甘草、大枣助党参益气和中,生姜配合半夏以降逆止呕,共为佐使。

    临床应用:

    1.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不完全性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所出现的嗳气、呃逆、呕吐属胃虚痰阻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胃中虚寒致呕逆者,改生姜为干姜,酌加丁香、柿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12克 白芍12克 当归12克 茯苓12克 白术12克 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亦可将上药共为散,每次6克,生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日3次。

    功用:疏肝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三药配合,补肝体而助肝用,共为方中主药;白术、茯苓健脾和中,为方中辅药;佐薄荷、生姜助本方疏散条达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为方中使药。诸药合用,使肝郁得解,血虚得养,脾弱得健,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辩证属肝郁血虚脾弱的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月经不调等病症。

    2.本方治证见虚热征象明显时,加用丹皮、炒栀子,名为丹栀逍遥散。

    3.治疗肝郁血虚之痛经,加用生地黄或熟地黄,名为黑逍遥散。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