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别名】女菀、野蒿、牙肿消、牙根消、千张草、墙头草、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马兰、千层塔、治疟草、瞌睡草、白旋覆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一年蓬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geron annuus(L.) Pers.[Aster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蓬 一年生或两所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全株被上曲的短硬毛。基生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4-17cm,宽1.5-4cm,边缘有粗齿,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中部和上部叶较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9cm,宽0.2-2c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裂,具短叶柄或无叶柄;最上部的叶通常条形,全缘,具睫毛。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或圆锥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革质,密被长的直节毛;舌状花2层,白色或淡蓝色,舌片条表;两性花筒状,黄色。瘦果披针形,压扁;冠毛异型,雌花的冠毛极短,膜片状连成小冠,两性花的冠毛2层,外层鳞片状,内层为10-15条长约2mm的刚毛,花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及田野中。原产美洲。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及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有分枝,黄棕色,具多数须根。全体疏被粗毛。茎呈圆柱形,长40-80cm,直径2-4mm,表面黄绿色,有纵棱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大形白色的髓。单叶互生,叶片皱缩工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黄绿色。有的于枝顶和叶腋可见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或圆锥状花序,花淡棕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份】全草含焦迈康酸(pyromeconic acid);花含槲皮素(quercetin),芹菜素-7-葡萄糖酣酸甙(apigenin-7-glucuro-nide)[1],芹菜素(apigenin)[2]。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一年蓬Erigeron annuus(L.)Pers.的全草。
【原植物】 一年蓬 为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6厘米,顶端钝,边缘具粗钝齿,基部渐狭,叶柄有翅;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长椭圆形,宽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9厘米,宽1~3厘米,顶端尖,边缘有钝齿,中下部渐狭而全缘;上部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通常全缘,叶缘具缘毛。头状花序直径约1.5厘米,排列成圆锥状或伞房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线形,2~3层;边缘为舌状花,雌性,白色或淡紫色,花冠舌片线形,长于管部,子房下位,柱头2裂,外层冠毛短,内层冠毛缺;中部为管状花,花冠先端5裂,两性,多数,黄色;雄蕊5;雌蕊1,柱头2裂,外层冠毛鳞片状,内层冠毛糙毛状。瘦果扁平。花果期5~11月。
生于旷野、路边、低山坡、潮湿空地草丛中或水沟边。全国各地广泛分布。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枝叶繁茂时至花期采收全草,去净泥土,晒干或鲜用。
【药材性状】 全草黄绿色,长3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短柔毛。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质略硬,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叶黄绿色,多皱缩或已破碎,完整者随在茎上着生部位不同分别为长椭圆形、宽披针形、线状披针形至线形,边缘有钝齿或全缘。花序上的花多已脱落或部分脱落,边缘的舌状花的舌片为线形,中部的管状花的花冠先端5裂,其内层冠毛为糙毛状,黄白色,尚可见残存的线形总苞片及半球形的总花托。气微,味微苦。以枝叶多,色黄绿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