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药品名称】川贝母
【其它名称】空草,贝父,药实,勤母,川贝,京川贝
【药品类别】中药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作用类别】儿科常用药
【药品功效】1,化痰止咳平喘,清化热痰,润肺化痰,用于阴虚劳嗽,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干咳痰少,咽燥,或咯痰带血等症。
2,清热散结,用于痰火凝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乳痈,肺痈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3-9克,研粉冲服,每次1-2克。
【注意事项】不宜与乌头药材同用。
【药品成分/产地】为百合科川贝母属植物暗柴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so et K. C.Hsia,和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以鳞茎入药。生于高山草地或阴湿的小灌丛下。主产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
【现代研究】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西贝母碱,青贝碱,炉贝碱,松贝碱等。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碱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贝母碱还有解痉作用;猫静脉注射川贝碱有降压作用,并有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狗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有使豚鼠离体子宫张力增加的作用。贝母总碱有抗溃疡作用。
【历史资料】《本经》:“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一名空草。”
《别录》:“疗咳嗽上气。”
《药性本草》:“与连翘同服,主项下瘤瘿疾。”
《日华诸家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
《本草正》:“半夏、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贝母独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温,贝母用其凉;半夏性速,贝母性缓;半夏散寒,贝母清热。性味阴阳,大有不同。”
《本经逢原》:“肺受心包火乘,因而生痰,或为邪热所干,喘嗽烦闷,非此莫治。”
《本草求真》:“痰有因湿因燥之不同,如果肺因火刑,水饮不化,郁而为痰,此痰因于燥者也。脾胃虚寒,水饮停积,窒而不通,此痰因于湿者也。因以燥者,非用苦以泻火,辛以散郁,寒以折热莫治。因以湿者,非用辛以散寒,温以燥湿莫投。贝母味苦而辛,其性微寒,止于心肺燥郁,痰实壅盛,及虚劳烦热,肺痿肺痈,喉痹,咯血吐血,目眩,淋沥,瘿瘤,乳闭,难产,恶疮不敛等证,服之卒能有效。若使因于脾虚而见咳嗽不宁,混以贝母妄伐,其失运矣。盖一宜半夏,一宜贝母。”
具有凉肺,泻心,凉心功效。
名称:川贝母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CHUAN BEI MU
拉丁: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
别名:虻、黄虻、贝母、贝父、药实、苦花、苦菜、勤贝
药用部位:鳞茎
药材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云南、甘肃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除去须根、粗皮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甘;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