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通青蒿素产业链,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络, 2002年,华立控股与北京市科泰新技术公司、北京万辉药业集团共同对万辉药业的全资子公司—北京华龙医药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将名称变更为北京华立科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原因是,万辉药业是抗疟药双氢青蒿素的生产企业,科泰公司有十来年的青蒿素类药品研发、销售经验,具备成熟的销售平台,其“科泰”和“科泰新”品牌在国外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至此,华立控股整合了国内青蒿素产业从原料、研发到销售的优势企业,基本上打造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要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以及全部占领市场还需2~3年时间。
D.共舞有诺华
打造世界上最大的青蒿素产业链,意味着将与国际医药巨头站在同一竞争舞台,而诺华就是距离华立控股最近的一个强劲对手。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本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何与诺华发生关系?话题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
当时越南疟疾大肆流行,而病毒对奎宁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下,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等专家组成了全国性攻关小组,即使在文革中也没有停止研究。专家在武陵山脉重庆酉阳地区发现了具有工业提炼价值的植物“青蒿”,也叫黄花蒿,通过特殊工艺提取,分离出了全新抗疟药—青蒿素。该研究成果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获一等奖。1981年10月6日一 11日,WHO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抗疟病第四次化疗会议上,会议主席埃南德博士指出, “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该类化合物的独特结构及其抗疟作用方式是和任何已知的抗疟药毫无雷同之处。”此时,我国已研制成功四种青蒿素类一类新药,其中蒿甲醚由昆明制药生产。
抗疟药市场主要在国外,于是,昆明制药在80年代与诺华公司达成协议,由诺华负责销售。90年代末以来,诺华已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蒿甲醚”,由于药品谁注册谁就有权销售,诺华在销售上抢了先机,但因为市场主要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诺华没有将其作为主打产品。 ’
袁子立表示, 诺华凭借品牌与实力,华立凭借原料‘、劳动力资源与新产品安特新,双方将在同一舞台共舞,最后的竞争不是相互间置于死地,而是携手合作共同为人类健康服务。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记者 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