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药材大全 > 药材种植 > 正文

中国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实例-麝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喂料:野麝的习性较特殊,白天喜欢光线较暗的地方或多在小圈内卧息反刍,采食较少,但到傍晚及凌晨活动频繁,采食较多,日粮的60~70%左右都是在夜间采食,且常常是零星多次吃完,故喂料时间要合理安排。一般情况下,分日粮为三次饲喂,第1次上午7:30~8:00时,第2次中午11:30~12时,第3次下午18:30~19时,夏冬季可饲喂两次。但无论分2次或3次,晚上一次必须喂足,但不要过量以免造成饲料浪费,并且易引起麝食欲不振,特别是当精料或多汁料喂量过多时,常造成胃肠机能失调,引起腹泻;但喂量过少,会使麝瘦弱,易发生疾病。要做到喂饱喂足,需细心观察,在健康情况下,已喂饱了的麝,食后能安闲游走或卧息反刍,不因缺料而四处寻食或闹圈,喂料时,可见到上一次喂的料已基本吃完,给饲料时陆续上槽采食。此外,喂量的多少还要注意观察气候变化情况,如在凉爽时食欲有所增强,可适当多喂。具体的喂量尚无一定标准。据我们的体会,假若全喂青粗料时,每头麝平均每天消耗青绿叶0.8~1kg,干粗料50~100g;若每天每头加喂精料50~75g红茗、胡萝卜50~100g时,青绿饲料可减到0.4~0.6kg。饲喂中,对成龄麝、幼龄麝、孕麝、哺乳麝和病弱麝要分别对待,灵活掌握。
  4)增进食欲的方法:饲养中,要经常注意增进麝的食欲。首先要保持伺料品种的相对稳定性,在季节变化,饲料品种需要更换时,新喂的品种要由少到多,逐日增加,不要更换过急。其次喂食盐也有增进食欲的作用,经我们观察可以每5~6天以平均每头麝0.25~0.5克的量加喂一次食盐。给饲方法,可将食盐放于单独盆内,再让麝自由舐食。喂养中,还要经常保持有清洁的饮水,尤其是夏季,饮水量要比冬季增加2~3倍,如长时间缺乏饮水,也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疾病。此外,对病弱麝要喂它所喜爱的饲料,以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5)管理
  1)分群管理:麝由野生状态到人工喂养,生活环境有极大变化。为逐代改变麝的胆怯、独居习性,加强和提高驯化程度,在圈养中以群养较为优越。即按麝的年龄、体质、性别等分群饲养。每一群麝的多少,视圈舍面积大小而定。成龄母麝每群以8~12头为宜,公麝有殴斗的习性、以强欺弱的特点,每群以4~7头为宜。分群时注意强弱搭配要适当,否则,即使麝群小到2~3头,亦可能发生严重打架以致造成弱者受伤或死亡。如分群合理,大小较均匀且强弱相差不大,食量接近,麝群一般很安静,对喂养也较方便。
  2)调圈;一般情况下宜少调动。但在配种季节为组织配种,或在麝群中个别强弱差别过大不宜继续在原群时,要进行调圈。调圈和并圈往往是造成打架的主要原因,但如方法合理,则可以减少打架,避免严重创伤或死亡,3~5天就会在同一圈内安静下来。调动前,要先分析被调麝的性情、特点,选择与其性情、特点相近的麝群。并圈最初1~2天最好白并夜不并,在夜间将新调入的麝关入单圈。如经数天仍不能合圈,可将好斗者关入小圈单养,待安静后再合圈,或将调入麝换到其他麝群。调动中不能强赶猛追,以防引起惊恐甚至全群骚动造成创伤,可先将不调圈的麝暂时关进小圈,待调走的麝赶离该圈后再放出,就比较安全。调圈最好在晴天进行,暑天要在早上调拨,调圈后未合群前,要有人就近守候,观察情况,怀孕后期及哺乳母麝不宜调动,以防打架受伤,影响胎儿和仔麝的发育。
  3)保持环境安静:家养时间不长的野麝,其胆怯易惊的习性还没有改变,故在圈养中要适当保持安静环境,主要指没有奇异声或突然的噪声。一般的响声如火车声、汽车声、饲喂中的呼唤声、饲槽的响声等,只要逐渐习惯,并不会引起惊恐。在饲养管理中,工作人员态度要温和,手足要轻,如需接近野麝工作时(如扫粪)要让麝先让开,不要突然走近或粗暴强赶。工作中注意关好圈门,圈门、圈壁损坏要及时修理,以防止麝窜圈逃跑。
  4)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疾病流行:圈内需每日打扫,清除粪便、积尿、积水。定期大打除或药水消毒,进出门口设消毒池(新鲜石灰)。且饲料饮水保持清洁。食槽、饮具每天洗刷,避免泥沙、毒虫、蚧蝇或鼠雀等污染饲料。病麝要隔离饲养,死后及时消毒。
  5)勤观察,定期评定麝群健康:饲养工作人员要熟悉麝群的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首先要勤观察,最好结合圈内工作,每天逐群逐头观察一次,主要观察麝群头数,有无跳圈或外逃,麝群的食欲情况,麝的精神状态和卧息,行动有无异样,麝群是否打架,麝的粪尿是否正常,有无疾病象征等。为了较准确地掌握麝的营养健康情况,可每一季度对麝群逐头评定一次,评定办法是按体质健壮程度分成若干等级,评定后分类整理,作好记录。并对存在的问题订出措施,落实解决办法。
  6)针对气候变化进行管理:林麝在夏季食量较少,但膘情正常,幼麝平均增重还大于其它季节。以上情况说明麝对气温是能逐步适应的。为了让麝更好地适应气候的变化,也可采取一些措施,如在圈舍建筑上考虑冬暖夏凉,管理上注意冬天防寒,夏天防暑,在冬季刮大风时或夏季晴天的中午,适当关闭小圈门,还可在小圈内设置隔湿板等。
  (6)麝的繁殖
  1)麝的发情与配种:麝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有单次发情的倾向。性成熟年龄约一岁半左右。公麝性成熟后任何时期都有性欲表现,母麝只在交配季节才有发情现象。配种的适宜年龄约二岁半左右,即在性成熟后第二年配种季节到来时进行第一次配种比较适宜,个别发育特别好的麝可提前参加配种。母麝的发情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2月,但多集中在11到12月。发情周期一般为17~30天,发情持续时间17~36小时左右,在此期中可多次交配,过了发情持续期,母麝拒绝交配。一次发情时未交配,或交配后未受孕,则在一定时间后又会重新发情,如此反复,直到受孕或发情季节过完为止。
     麝在发情初期表现不安,在圈内来回游走,时常屙尿且发出漫长的低鸣声。发情盛期,母麝主动接近公麝,并发出嘶叫声,表现出明显的求偶现象。少数母麝有隐性发情的现象。公麝受到引诱后,则追逐母麝,并爬跨交配,连续6~15次,每次几秒钟至一分钟,射精后爬跨停止。
     由于公麝有争偶现象,多采用一公配群母的配种方法,即一头种公麝与3~9头参配母麝一次混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血统清楚,品质好的种公麝能得到充分利用,可较快提高麝群质量,缺点是选择公麝时不能确切地检查种公麝的体质健康状况,可能将无配种力或配种力差的种公麝放入圈内,影响母麝受胎率;其次往往一天内有两只以上母麝同时发情,一只种公麝一天仅可配1~2头母麝,也会影响受胎率。早在配种季节到来前半月至一月就应作好配种计划,组织好配种群,把准备参配的种公麝拨入参配的母麝群,以使麝群熟悉和建立感情。早放公麝能引诱母麝早发情,达到早配种。配种时尽量作到过老、过小不配,病弱缓配,近亲不配。配种期要加强管理,对配种圈与未参加配种的公麝应随时有人看管,防止公麝伤害母麝或公麝间争斗发生伤亡。配种期还应作好发情配种记录,注意观察种公麝的配种能力和情况,如发现种公麝不能配种时,应调进预备配种的公麝替换。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