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产我国广西龙州一带山区,广东、台湾、云南、贵州、福建等地也有栽培。越南也有分布。1982年广西栽培面积3.6万公顷,年产八角4000吨-6400吨。常年出口量1500吨-2000吨,茴香油约200吨。世界干八角常年销售量3000-4000吨,茴香油约500吨。中国广西“天宝”香油,驰名西欧,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八角茴香植株高10米-15米,树皮灰褐色。单叶互生,半革质,全缘,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花两性,单生于叶腋间,粉红色至深红色,每年开花结果两次,2月-3月开花,9月-10月果熟;8月-9月开花,翌年3月-4月果熟。蓇葖果,星状放射八角形。 八角茴香适生于亚热带南部山区的阴湿温暖环境,年平均温度不低于0℃,年雨量1300毫米-1400毫米,相对湿度80%以上。土壤以深厚、肥沃、pH5-6为宜。幼树喜荫,成龄树喜光。根浅、枝条脆,不抗风。主要用种子繁殖。每公斤种子8000粒-9000粒,每公顷播种量25公斤-45公斤。苗高50厘米-7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宜林地以多雾、静风、低海拔山谷为好。果用林株行距5米×5米,叶用林1米×1米,穴施基肥,雨季定植。早期可间种木薯等高秆作物遮荫。及时除草、松土。植后3年-4年,叶用植株在离地60厘米-70厘米处截干,促进萌生侧枝。也可直播造林或天然更新。 主要害虫有八角尺蠖、金花虫、象鼻虫为害叶片,可用70%敌百虫300倍液喷杀。病害有炭疽病,可喷波尔多液防治。种后7年-10年开始结果,15年进入盛产期,在水肥良好的条件下,盛产期长达70年左右。采收后及时晒干或烘干,鲜干比3:1左右。叶用林植后4年开始采叶,每公顷产鲜叶1200公斤,6年-20年单株产鲜叶2.5公斤-3.5公斤。
【产销自述】 八角茴香始载于《
本草纲目》,药用有400多年历史。在始载前,药用茴香又称怀香,主要是伞行科小茴香。古时认为大、小茴香形不同而味同。八角茴香原产于国外,称“舶茴香”,但《本草纲目》已提到我国广西百色地区有资源。20世纪50年代前,广西有林4万亩左右,当时八角茴香除自用尚有少量出口。60—70年代产区扩大,产量增加。目前我国广西、云南沿北回归线附近各县均有栽种,年产量在1000万kg以上,1996年、1997年年产量达1800kg。但有大小年之分。八角茴香是常绿乔木,栽培得好,结果期可长达100多年。可惜许多产地缺乏管理意识,每年虽有新种,但存在只种不管,常处于半野生状态。有的林地提早衰老,所以产量很不稳定,货源时松时紧。药用数量不大,主要作调料,香料,以副食行业为主经营。因销量大,市场价格随着产量大小,时跌时涨,很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