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药材大全 > 药材研究 > 正文

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中药羌活资源濒临危机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0世纪70年代,四川甘孜的药农们只要爬上海拔2000多米的山岭,随处可以看到茂密的羌活丛,有时密得连人都走不过去。而如今,尚未到采挖季节,药农就要背上干粮,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风餐露宿1个多月,才能找到他们赖以为生的羌活。其实,羌活难找难挖也是各地药农面临的同一个问题。日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刨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羌活课题组专家,他们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也许再过几年,羌活就将无处可挖。
    10年前已是二级保护物种
    羌活是中、藏、羌医药体系中的常用药材,目前,用羌活的中(藏)成药有200余种,用药需求量非常大。到了1987年,羌活已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物种,但由于各种原因,羌活野生资源不但未得到有效地保护,反而遭到长期不间断地掠夺式采挖。从事中药品质和资源学研究的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周毅介绍说,短短20余年间,采挖羌活从海拔2000米左右上升到了 4000米左右,已经接近5000米的上限,其速度-远远超出了羌活种群正常的更新速度。现在羌活主产区已陷入丁“越挖越少,越少越贵,越贵越挖“的恶性循环之中。
    羌活的药用质量持续下降
与羌活产量不断增加相反的却是药用质量的严重下降。以往羌活采挖主要集中在海拔2500~3500米的范围,这个区间的羌活资源丰富,质量也好,普遍根茎直径为1~2厘米。但近年来,采挖高度已上升到4000米左右,分布更为零星,质量也大幅下降,品质最好的蚕羌的比例从1998年前的30%下降到不足10%,根茎直径普遍不足0.5厘米。现在已经发现不法商贩将其他品种的羌活加工成蚕羌以次充好。课题组负责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蒋舜嫒在野外实地调查时发现,在最适宜羌活分布的区域里,羌活已基本灭绝。而可以采挖到羌活的地方,则是生态条件极为恶,劣,根本不利于种群更新和繁殖的区域。
人类活动的破坏雪上加霜
    羌活分布区域均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丰富野生资源的利用,是发展当地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长期滥砍滥伐、毁林毁草、过度放牧,造成草场沙漠化,森林(特别是天然林)覆盖率大幅下降,水土流失、土壤风化贫瘠加剧,而盲目大面积发展人工针叶林更是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林下土质,加之近年来高原旅游热升温,使本以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蒋舜媛指出,人类活动严重缩小并破坏了羌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将最终导致羌活资源生态型的毁灭。
    野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滞后
    羌活属高寒植物,分布集中的区域属我国的高寒高原性气候,气候寒冷、空气干燥、紫外线强、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研究难度较大,加上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因此,我国对羌活的资源状况缺乏客观地了解。据周毅介绍,目前,我国对于羌活的生殖生理特性、自然更新规律、濒危原因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也阻碍了通过野生抚育促进野生资源恢复、缩短忡群更新增殖周期以及通过引种栽培扩大药源、保护野生资源的技术发展。同时,在社会科学方面,缺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地区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抢救、保护、引种三管其下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昕马小军指出,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紧进行资源保护,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形势。
    一是在破坏比较严重、资源难以恢复的区域,抓紧时间采集种源,建立种质资源圃,保住当地的种质资源,等到条件成熟时,再对野生资源进行重建和恢复。
    二是选择羌活分布密度较大、水土保持较好、
便于管理的适当区域,尽快申报围家自然保护区或建立省地级自然保护区,严格按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严禁非法采挖,加强羌活资源的人工抚育。同时,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之外,发展实验区,进行人工扩繁、驯化,在特殊时期进行水肥管理,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为羌活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逐步修复羌活的群落结构,促进羌活种群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野生资源的恢复。
    三是野生变家种,建立规范化生产基地。
    蒋舜媛介绍说,他们已经申报了四川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科技部相关科研项目,
并获得了立项资助,正加紧对羌活生殖、生理、组培快繁、居群结构、品质与环境相关性、栽培模式、需肥诊断、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药材质量标准、种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力争在3~5年内,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地、符合GAP要求的栽培技术规范,为药品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的药源,逐步减轻对野生资源的破坏,挽救濒临灭绝的羌活物种。
法令、法规、监督重拳出击
    尽管我国已经对野生药材和野生植物的保护都出台有相应的法令法规,但专家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些早期制定的法令法规还有待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中均未要求提供原料药的药源资料,如产地、资源状况、野生资源利用方式、物种生物学特性、抚育更新方法、资源保护措施、基地建设规划等相关内容,这样的产品一旦投入生产,容易对资源等造成严雷破坏。此外,《中国药典》中缺乏对羌活质量标准的科学指标,不能有效反映药材内在质量,无法从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监控。
    周毅还建议在野生羌活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采取“谁利用,谁保护”的原则,保证羌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各地政府应建立具体、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专门的监管实施队伍,标本同治,从根本上解决羌活资源破坏的问题,切实做到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并重。并充分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开展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谱效关系研究,制定能科学反映羌活质量的指纹图谱标准,使资源得以科学利用和保护。
摘自:《中国医药报》文/崔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