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中药 > 药材大全 > 草药常识 > 正文

枳壳的作用功效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中药名称】枳壳(《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枸橘"、"枳实"、"香橼"、"玳玳花"条。

【采集】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
产福建、陕西等地。

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
产江苏。

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化学成分】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

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

【药理作用】参见"枳实"条。

【炮制】枳壳:除去瓤、核,洗净,稍浸,捞出,润软,以手能捏对折为度,切片,晾干。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俟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辛苦。"

②《开宝本草》:"味苦酸,微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苦。"

【归经】入肺、脾、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胃、大肠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肺、脾、胃、大肠四经。"

【功用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

【宜忌】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李杲:"气血弱者不可服。"

②《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③《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④《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选方】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②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去穰,麸炒黄),木香一钱。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③顺气止痢:甘草(炙)六钱,枳壳(炒)二两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点服。(《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

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五钱,羊胫炭(为细末)三钱。和令匀,用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腹,再服见效。(《博济方》乌金散)

⑤治大便下血:枳壳二钱,乌梅肉三钱,川黄连五分。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验方汇编》)

⑥治直肠脱垂:十岁以下小儿,每日用枳壳一两,甘草一至三钱。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壳一至二两,升麻三钱,炙甘草二至四钱,台参、生黄芪,据身体强弱,适当增减,水煎分二次服。(《山东医刊》(11):9,1962)

⑦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二两。去穰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

⑧治子宫脱垂:㈠枳壳五钱,蓖麻根五钱。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㈡枳壳五钱,升麻一钱。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⑨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⑩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穰)、甘草各一钱。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⑾治风疹痒不止:枳壳三两,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二钱,非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⑿治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⒀治小儿软疖:次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治疗子宫脱垂
取枳壳1斤,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入砂糖适量(年老体弱者加升麻、白术各2.5两同煎,共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饭后服25毫升,10天为一疗程。或每日用枳壳1.2两,加水浓煎成100毫升,分3次食后服。据临床观察,服药后大部分病例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此外,临床上采用大剂量枳壳治疗脱肛、肠胃无力性消化不良、疝气、胃扩张等,亦有一定疗效。

【名家论述】①张元素:"凡气刺痛用枳壳,看何经分以引经药导之。破滞气亦用枳壳,高者用之,然能损胸中至高之气,止可二、三服而已。"

②王好古:"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书》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误下,气将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也,若已成痞而用此,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先之一字有谓也。"

③《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④《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⑤《本草思辨录》:"枳壳,乃枳实之老而壳薄者。既名枳壳,须去穰核用之,壳、实古原不分,性用亦无少异。若治胸膈痞塞,枳壳较枳实少胜。然何如以枳实协辛温轻扬之橘皮、桂枝,为奏功尤大乎。惟《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则惟去穰核之枳壳为宜。盖痒为风,寒热结为痹,于皮肤中除风馀痹,用枳实则易走里,难与枳壳争能。此《证类本草》枳壳所以主风痒麻痹也。"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