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牛膝(《本经》)
【类 别】: 根类
【异名】百倍(《本经》),怀牛膝(《
本草便读》),鸡胶骨(《闽东本草》)。
【来源】为苋科植物牛藤的根。
【植物形态】牛膝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根细长,直径0.6~1厘米,外皮土黄色。茎直立,四棱形,具条纹,疏被柔毛,节略膨大,节上对生分枝。叶对生,叶柄长约5~20毫米;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1~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广楔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腋生兼顶生,初时花序短,花紧密,其后伸长,连下部总梗在内长约15~20厘米;花皆下折贴近花梗;苞片1,膜质,宽卵形,上部突尖成粗刺状,另有2枚小苞片针状,先端略向外曲,基部两侧各具,1卵状膜质小裂片;花被绿色,5片,直立,披针形,有光泽,长3~5毫米,具1脉,边缘膜质;雄蕊5,花丝细,基部合生,花药卵形,2室,退化雄蕊顶端平或呈波状缺刻;子房长圆形,花柱线状,柱头头状。胞果长圆形,光滑。种子1枚,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路旁。分布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茎叶(牛膝茎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牛膝的根,于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去净须根,泥土,晒至干皱后,用硫黄熏数次,然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祖,下端较细,长约30~90匣米,直径约0.5~1厘米。表面呈土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微的纵皱纹和稀疏的侧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呈角质状。气特殊,味微甜而涩。以根粗长,皮细坚实,色淡黄者为佳。
主产河南。
【化学成份】: 根含皂甙,并含脱皮甾酮和牛膝甾酮。
【炮制】牛膝:拣去杂质,洗净,润软,去芦,切段,晒干。酒牛膝:取牛膝段,用黄酒喷淋拌匀,闷润后,置锅内炒至微干,取出放凉。(牛膝段每100斤,用黄酒10斤)
①《
雷公炮炙论》:"凡使牛膝,去头并尘土,用
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细割,焙干用之。"
②《纲目》:"牛膝,今惟以酒浸入药,欲下行则生用,滋补则焙用,或酒拌蒸过用。"
【性味】甘苦酸,平。
①《本经》:"味苦酸。"
②《别录》:"酸,平,无毒。"
③《本草正》:"味苦甘,气微凉。"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厥阴,少阴。"
②《本草汇言》:"入足三阴经。"
【功用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
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
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
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
⑤《
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
⑥张元素:"强筋。"
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⑧《
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
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
⑾《
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宜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①《
本草经集注》:"恶萤火,
龟甲,陆英。畏
白前。"
②《品汇精要》:"妊妇不可服。"
③《本草经疏》:"经闭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药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④《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⑤《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
⑥《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⑦《
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选方】①治
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兼治妇人血结腹坚痛:牛膝一大把并叶,不以多少,酒煮饮之。(《肘后方》)
②治室女月经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升,发热往来,下痢羸瘦,此为血瘕:干漆(杵细,炒令烟尽),牛膝(酒浸一宿)各一两六钱(为末)。
生地黄四两八钱,取汁,慢火熬,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或温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药。(《三因方》万病丸)
③治暴癥,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渍,密封,于热炭火中温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补缺肘后方》)
④治胞衣不出:牛膝八两,葵子一两。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梅师
集验方》)
⑤取胎:用雄土牛膝一两,真
麝香一钱,捣匀,溶蜡搓成长条,插入.,即能坠胎。(《
药鉴》)
⑥治喉痹、乳蛾:新鲜牛膝根一握,
艾叶七片。捣,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内,须臾痰涎从口鼻出。无艾亦可。(《纲目》)
⑦治痈疖已溃: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握,捣,(敷)其上,随干随换。(《陈日华经验方》)
⑧治口中及舌上生疮,烂:牛膝酒渍含漱之,无酒者空含亦佳。(《肘后方》)
⑨治风瘙隐疹、骨疽、癞病:牛膝为末,酒下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⑩治金疮痛:生牛膝捣敷疮上。(《梅师集验方》)
⑾治
风湿痹,腰痛少力:牛膝一两(去苗),桂心三分,
山茱萸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⑿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
苍术六两(米泔浸三宿,细切,焙干),
黄柏四两(切片,酒拌略炒),川牛膝(去芦)二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忌鱼腥、荞麦、热面、煎炒等物。(《
医学正传》三妙丸)
⒀治鹤膝风:牛膝、
木瓜、
五加皮、
骨碎补、
金银花、
紫花地丁、黄柏、
萆薢、甘菊根,水煎服。(《本草汇言》)
⒁治痿痹,补虚损,壮筋骨,除久疟:牛膝煎汁和曲米酿酒,或切碎袋盛浸酒,煮饮之。(《纲目》牛膝酒)
⒂治痨疟积久不断:长生大牛膝一虎口。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第一服取未发前一食顷服,第二服临发服。(《千金方》)
⒃治痢下先赤后白:牛膝三两。捣碎,以酒一升,渍经一宿,每服饮两杯,日三服。(《肘后方》)
⒄治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牛膝五两,细判,为末,生地黄汁五升,浸,昼曝夜浸,汁尽为度,蜜丸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经验后方》)
⒅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一服,临发疟时一服。)
⒆消渴不止(下元虚损)。用牛膝五两,研细,浸入生地黄汁五升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久服于身体有益。
⒇妇女血病(月经淋闭,月经不来,绕脐寒疝痛,产后血气不调,腹中结症瘕不散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烟尽。各一两为末,加生地黄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浓糊,团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汤送下。此方名"万病丸"。
的作用与功效
(21)胞衣不下。用牛膝八两、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的作用与功效
(22)产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的作用与功效
(23)喉痹乳蛾。用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同人乳捣和,取汗灌入鼻内。不久,痰涎从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叶亦可。又方:牛膝捣汁和陈醋灌病人。
的作用与功效
(24)口舌疮烂。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饮。
的作用与功效
(25)牙齿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的作用与功效
(26)恶疮(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捣敷。
的作用与功效
(27)痈疖已溃。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疮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叶及地锦草各一把,捣烂后涂疮上。
【临床应用】用于扩张子宫颈管
取直径0.2~0.3厘米的干品切削成7~9厘米长的圆形小棒,前端钝圆,洗净,晾干,尾端用丝线扎住,用高压蒸气消毒后备用。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按妇科常规。宫颈固定后,用探针探察宫颈之方向及大小,经产妇一般宫口较松,无须扩张颈管,可直接用阴道长钳挟牛膝前端插入6~8厘米(必须达子宫内口1~2厘米),尾端及丝线外露,然后用无菌纱布填塞阴道。术后可照常活动。经12~24小时后拉出牛膝,行刮宫术。据78例观察,插牛膝后颈管部有充血、软化、松弛等变化,宫口扩大;部分病例在刮宫时感觉胎盘组织与宫壁粘着较松,似有剥离现象。对人工早孕
流产,过期流产及
葡萄胎等以牛膝插入代替金属棒扩张颈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附方】李时珍说:"牛膝乃足厥阴、少阴之药。所主之药,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其治腰膝骨痛、足痿阴消,失溺、久疟、伤中少气诸病,非取其补肝肾之功欤?其治症瘕、心腹诸痛、痈肿恶疮、金疮折伤、喉齿、淋痛、尿血、经候、胎产诸病,非取其去恶血之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