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大血藤(《简易草药》)
【类 别】: 茎藤类
【英文名】: Sargentgloryvine Stem
【异名】血藤(《
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五花血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藤、赤沙藤(《浙江中药手册》),蕨心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药志》),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湖南药物志》),黄梗藤、八卦薛、黄鸡藤、血陈根、红牛鼻陈(《闽东本草》),山红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陕西中草药》),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
菊花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茎。
【植物形态】大血藤
落叶攀援灌木,高达10米。茎褐色,圆形,有条纹,光滑无毛。3出复叶,互生;叶柄长,上面有槽;中间小叶菱状卵形,长7~12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柄;两侧小叶较中间者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两边不对称,内侧楔形,外侧截形或圆形,几无柄。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下垂,具苞片,花多数,芳香;雄花黄色,花萼6片,长圆形,花瓣小,6片,菱状圆形,雄蕊6枚,花丝极短;雌花与雄花同;而有不发育雄蕊6枚,子房上位,1室,有1胚珠。浆果卵圆形。种子卵形,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下、溪边。分布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采集】8~9月采收,晒干,除去叶片,切段或切片。
【药材】干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本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以条匀、径粗者佳。
产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本品在华北、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
【性味】苦,平。
①《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酸涩。"
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肝。大肠二经。"
【功用主治】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治急、慢性
阑尾炎,
风湿痹痛,赤痢,血淋,
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
腹痛、经闭
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
淋病:蛔虫腹痛。"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宜忌】《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选方】①治肠痈,生于小肚角,微肿而小腹隐痛不止者是,若毒气不散,渐大,内攻而溃,则成大患:红藤一两许,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卧之。午后用
紫花地丁一两许,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渐止为效。然后以
当归五钱,蝉退、
僵蚕各二钱,天龙、
大黄各一钱,石礍蚆五钱(此草药),老蜘蛛二个(捉放新瓦上,以酒钟盖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为末,每空心用酒调送一钱许,日逐渐服自消。(《
景岳全书》)
②治急、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红藤二两,紫花地丁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风湿筋骨疼痛,经闭腰痛:大血藤六钱至一两。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风湿腰腿痛:虹藤、牛膝各三钱,
青皮、长春七、
朱砂七各二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⑤治肠
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⑥治钩虫病:大血藤、
钩藤、喇叭花、凤叉蕨各三钱,水煎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小儿疳积,蛔虫或蛲虫症:红藤五钱,或配红石耳五钱,共研细末,拌白糖食。(《陕西中草药》)
⑧治小儿蛔虫腹痛:红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钱半。(《浙江中医杂志》6:1959)
⑨治跌打损伤:大血藤,
骨碎补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处。(《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⑩治血虚经闭:大血藤五钱,益母草三钱,叶下红四钱,
香附二钱。水煎,配红砂糖适量调服。(《闽东本草》)
⑾治血崩:红藤、仙鹤草、茅根各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阑尾炎
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
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随访146例(时间最长为治疗后11个月,最短为6个月),除25例复发(17.1%)外,余均良好。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
以红藤1两,加黄酒4两,煎至60毫升为1剂。成人日服2次,每次1剂。小儿用量酌减。初步观察5例,分别于服药1~4日后腹痛消失;治疗期间有4例排出蛔虫。
③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
红藤1斤,研粉,制成丸剂,日服2次,每次3钱,或用红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分别治疗瘤型麻风结节反应18例和38例,服药后症状均减轻而渐消失。
④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两,水煎,两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数天可见关节红肿消退,疼痛减轻。
⑤治疗灼伤
以大血藤、金樱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对已发生感染的创面可行湿敷,能促使创面清洁,加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