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生物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物机械论的局限性。医学界涌动着回归社会、回归人文的思潮,强调医学应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医疗,更需对病人的诚挚关怀和细致的热情照料。然而,要扭转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所形成之思维定势并非易事。即使在当前,许多医生仍未充分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不能理解医学的本质和价值。在技术社会中,人们强调科学的定量资料,回避模糊性、多元化,对生命的价值和疾病的意义等哲学问题感到窘迫。但就医学而言,由于经常面对病痛与死亡,医生如忽视病人的价值,不探求生命的意义和医学之目的,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一个好的医生,就是承诺对病人实施“最好的保健”的医生。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是在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之间保持平衡。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步是强调:成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知识,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美国著名医学家、人文主义者奥斯勒指出:作为医生,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在看病人时,应当坐下来,哪怕只是30秒钟,病人会因此而放松,更容易交流思想,至少会感到医生愿意花些时间对待他的病人。这是医生的基本哲学。目前,欧美各国医学界已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许多大学的医学院和临床医院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和实践训练,以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视为一个整体的人,而不是“损伤的机器”。在诊疗过程中,贯穿着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这些宝贵的医学人文精神遗产在现今时代仍然光芒四射。遗憾的是,在西方医学技术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医学界也表现出类似的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甚至在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
如何重建科学医学与人文医学的结合和平衡,是医界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