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三月茵陈四月蒿”,这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流传的一句有关中药的谚语。这句话的由来,相传与东汉时的名医华佗有关。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尸骨遍野,连年欠收,民不聊生,于是乎天行疫疠,瘟病四起。有年初春,华佗收治了一位女病人。这位女病人骨瘦如柴,面似妆金,两眼杏黄,腹涨呕恶,华佗知道她得的是“瘟黄病”,尽心调治了月余,也不见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势。华佗没有办法,只好交代她回家准备后事。没想到一年之后,华佗又碰见了她,见她的病全好了,还保养得白白胖胖的,就感觉到很奇怪。于是华佗就问她的病是谁治好的,这位女病人告诉华佗,既然神医华佗都没有办法能治好她的病,她就没有再去找其他的医生了,也没有吃什么药。华佗就更是奇怪了:“没吃药,这病怎么就能好了呢?难道你吃过一些什么特殊的东西吗?”女病人说:“也没有吃什么,这几年闹灾荒,连饭都吃不饱,我们就是上山采野蒿当饭吃。”华佗恍然大悟:“哦,原来野蒿可以治疗瘟黄病。”从此以后,华佗每每遇到生瘟黄病的人,就告诉他们去采野蒿吃。可有的人吃了就见好,有的人吃了好几个月病情也不见回转。病人把这个情况反馈给华佗,华佗也感觉挺纳闷:“这其中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的缘故吗?”他又走访了很多的群众,包括那位女病人,才发现原来野生的蒿类有两种,一种是翠绿发青的,叫青蒿;一种是暗绿发灰的,叫灰蒿。瘟黄病病人要吃了这种颜色发灰的灰蒿才有效。可又经过一两年的观察与实践,包括病人反馈回来的情况,华佗就又发现,这种灰蒿必须在清明前后二三月天气、万物生发三寸长短时采摘才有效,而一过三月进入初夏,万物发叶生枝,力量分散,就没有药效了。此外,华佗还发现,那种翠绿发青的青蒿,却有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作用。于是,华佗就给这种能治瘟黄病的灰蒿另外起了一个名字――“茵陈”,以区别于那种清退虚热,截疟凉血的“青蒿”。为了让老百姓们都知道并且都能记住这个特殊的现象,华佗还编了一句顺口溜:“三月茵陈四月蒿”,以利老百姓们牢记相传。这就是“三月茵陈四月蒿”的来历。
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性味苦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的功效就是清利湿热,消退黄疸,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浸流黄水等症。而青蒿却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青蒿和黄花蒿的全草,而以黄花蒿为最多见、最普遍。性味苦、辛、寒,归肝、胆、肾经,主要的功效为清退虚热,凉血截疟,解暑解热等。用于疟疾寒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瘵,日晡潮热,手足心热,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有汗,头昏头痛,口渴脉洪数,或温热病后期,温热之邪入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证或温热病后低热不退等等。这其中更为值得一提的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黄花蒿中制取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有特效,是一种享誉世界的中药现代化产品,为世界各国所沿用。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