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医药文化 > 中药文化 > 正文

第四十二回 心田勤奋攻学问 药王从师露头角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药王当然在世!”柴旺便继续详叙着:“不过药王为减少不必要的世俗纠缠,常常乔妆改扮,以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出现于人间。多维先生所遇之高人,极可能便是药王。否则那众多神奇的古代文典,一般人是很难备有或找到的。”“柴园主,恕本王心急,请还从杏林缘故说起吧。”柴旺说声“是”后,继续讲心田药王的故事。  要说杏林,先须从药王心田说起。  这心田自幼虽然体弱多病,但聪慧过人,且有过目不忘的强记之才。他又勤于探索,肯于钻研,善于辨析,勇于总结。对人间任何物、事,都要追根寻底。大到天、地、人,小到水、草、尘,皆无不涉猎。就在八九岁时,便极喜和老年人交谈,问这问那,常常问得人瞠目结舌。他问问题时,总讲究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众多老人中,见多识广的牛五十一,是他最敬佩的老者,也是最好的朋友。尽管相差四五十岁,但他们是真正的忘年交。基于牛五十一从青年时便四处游历的缘故,使老人不仅识字很多,而且天南地北的奇闻掌故、风土人情、山水气象,都能滔滔不绝。可以说,从识字到知世,牛五十一是心田最好的启蒙老师。随着认识文字的积累,牛五十一把从外地背会的零散古典文献口授心田,这更引起心田的求知欲。他根据山水的气势、树草的荣枯、气候的变迁、鸟兽的栖息、人类的繁衍,经常与牛五十一切磋琢磨,从中找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心田母亲,自生心田后,一直卧床难起,初时周身关节疼痛,末后咳嗽气喘,更使心田忧心如焚。当时美岱虽有巫、医,但总无效验。牛五十一虽曾听过医药之事,但也对此束手无策。外地一些知名医者,虽知道甚至也见过不少,但路途遥远,又且病体行动不便,也远水难解近渴。再看看村中不少病人,个个痛苦难耐,有的直至命丧黄泉。心田便从心底暗下决心,矢志钻研医药。从十三岁起,心田便把问题的重心,放在医药知识方面。他同大人们交谈,多半是寻求医药知识的内容。牛五十一所知晓的知识,他认为是非常真实而实用的东西。他把这些听来的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偏方,也都加以认真思考,而后条分缕析地加以归类。并把木板解成一寸宽的细条,用小刀把这些内容刻在上面。然后用牛皮绳按次序串好,成为一捆捆的卷帙。当然,这些卷册的制作,也都离不开牛五十一的启发和指导。  当心田十六岁时,突然高烧头痛,继而咽喉肿痛如塞,饮食难以下咽,众人都十分慌恐。这时美岱村东的老人董四,名讳海瀛,善济人急,为人耿正。对医药甚有心得,周围四乡八里,都知他医技高超。心田之父吉武,乃前往延请。经董先生耳背刺脉放血及水煎汤药数剂后,心田咽痛大止,已能进食。闲暇时,心田便借故请教,董先生久闻此子好学勤修,因而不吝相授。当病愈后,董老便提出让心田随其学医之想法,心田及家人等更是求之不得。自此以后,心田便随董先生学习医药理论与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之前,心田靠勤学强记,且刻苦修为,学问大具根柢。他充分利用早晚时间,死背硬记反复强化古典理论。白昼则访贤求知,或与朋友讲论。其知见堪谓极甚广博。一般人小病微恙,心田即告以平淡方法施而立效,故乡人有称“心田小先生”者。今随董老先生学习医道,人皆称为相得。  当第一天随董先生学艺时,董老虽素悉其学问颇卓,然仅系传闻,且又见其年少,乃诚恳地道:“医药之学,必以文哲为基。知医不知文,如工匠无图样;知医不知哲,如盲子夜旅行。”心田听后,立即稽首道:“谨遵师命!”董老又道:“吾今授汝一学,可熟背精思。”心田道:“弟子铭感五内,决不懈怠。”董老微闭双目道:“吾念一句,尔念一句,直至背熟。”接着用手指在空中点画一下说道:“无极而太极,”尚未念完,心田马上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董老打断他的话道:“我教你念的是‘无极而太极’句。”心田道:“弟子紧随先生所读,故补足下文。”董老道:“那么继续念下去。”心田说声是后,又念:“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真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董老见心田侃侃而念,如流水,如数珍,心中有说不出的愉悦道:“此天、地、人造化之理,你均已读熟?”心田道:“弟子不才,通篇均为粗读。”董老道:“既已知此,那么我问你,太极、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是否有其实物?”心田道:“有,此皆精气之所化也。”董老又问:“如何变化?”心田道:“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他指窗外天地又道:“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矣。”董老又问:“这种变化,表现形式如何?” 心田道:“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接着又道:“此种变化,大致有四,即升、降、出、入。天地间有此四者,方乃运动不息,生化不止。此正古人所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董老又问:“此天地运动变化规律,对医药能有用否?”心田道:“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阴阳以精气为基础,人身也莫非阴阳天地之变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药物之成,皆禀阴阳精气变化,故可随阴阳偏盛而养之,也可以阴阳偏盛而调之。此养生之道,祛病之道,用药之道也。”   问到这里,董先生从心底赞赏这小小年纪之人,竟能有如此见地,便道:“今后你可随为师直接切脉辨病可否?”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