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我市中草药生产发展历史,明朝洪武元年已成为全国药材集散地。清末,民初“药交会”发展到鼎盛时期由于我市具有种植中草药的得天独厚条件,明嘉靖年间,已种植名贵药材 45种,列入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有“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那时多为零星种植。解放后,中草药生产有较大发展,1969年全市出现了二百多个药材种植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和联营药业经营 组织如雨后春笋,1985年3月中草药交流会重新恢复,相继建立了南、中、北三条街的药材市场,推动了中草药种植的发展。“八五”期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达35420亩,目前已发展到50000余亩。药用植物的生长、分布与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山、丘、岗、平俱全,属湿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由于地形地貌的错综复杂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形成了我市中药材分布的特点。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我市境内植物类中药材769种,国家重点普查的363个品种中,我市有147个。其中地道植物类药材有白芷、南星、白附子、二花、荆芥、生地、全虫、禹粮石等。因此,中药材 生产既是禹州的特色,也是禹州的优势。充分发挥禹州中药材资源的优势,搞好中药材的种植,是一项强市富民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市地形、气候特点及历史上的种植习惯,西部山区适宜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有:桔梗、元葫、五加皮、黄精、玉竹、百合、旱半夏、南星、苦参、地榆、葛根、败酱草、杏仁、防风、石楠藤、连翘、黄芩、白头翁、苍耳子、青蒿、山茱萸、山药、怀牛膝、花椒、杜仲、何首乌、威灵仙、艾叶、枣仁、远志、地丁、冬花、翻白草等。北部山区适宜的品种有:远志、枣仁、寻骨风、五加皮、翻白草、委陵菜、鬼针草、白莲蒿、茵陈、柏树、金银花、何首乌、蒲公英、益母草、山楂、血参、桔梗、地榆、徐长卿、龙胆草等。东部、中部的颖川平原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生地、薄荷、苏叶、荆芥、玄参、寸冬、白术、川芎、桔梗、白芷、南星、白附子、萝卜子、药梅豆、板蓝根、黄芩、怀菊花、水蛭、白芨、柴胡、射干等。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