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1047~1051年间任鄞县知县,他很重视医学,反对巫术,据说他曾经不怕恶毒的诅咒,惩治了一批败德的巫师;同时,他关心民间良医,支持校刊医书。还自己翻检医书,他自小就有读书废寝忘食的习惯,成人后更是变本加厉。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直到第二天上班时间临近时才猛然发觉时间紧迫,于是他的同僚们就看见他饿着肚子,蓬头垢面地往办公室跑,有一次,他的上司,日后的名相韩琦来县衙视察,看他一副熬夜的样子,以为是年轻人晚间纵情淫乐所致,于是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规劝他:“年轻人,我劝你还是趁现在多读些书,总比和女人厮混有意义!”随后,又送给他一些养生的医书看。王安石并不介意上司的误解,而且,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这些医书上。现在,我们在他的《临川集?礼乐记》中还可以读到他当时在阅读的同时作的笔记:“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他在很多书中也突出了养生中养德的地位。1048年他在鄞县县府门外刻竖《善救方》石碑,这些都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极大关注,推动了该县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造福当地百姓的义举使王安石受到了广泛的爱戴。年轻人的政绩很快传到了同样年轻有为的神宗皇帝那里。在被神宗任命为副宰相,主持全国改革后,王安石在1076年创办了太医局卖药所,改革医学教育选拔医药人才,并对培埴药草的百姓给予物质鼓励。身为副宰相的王安石和以前一样爱读书,我们知道他在任相期间把《偏头痛方》读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