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我的体质观的形成
1973年,我开始跟家乡江苏省的名老中医叶秉仁、夏奕钧、邢鹂江等先生学医。夏、邢先生临床时,常常或凝神直视,或按压病人腹部,或察看咽喉,思忖良久而后当机立断,说“此人要吃桂枝!”“此人要吃黄连!”“此人是桂甘龙牡汤证!”这种药人相应、方人相应的思路,对我临床思路的形成影响很大。
我曾一遍遍地翻阅苏南医家推崇的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从医案中归纳总结叶天士体质辨证的思想和经验,当时对体质的认识尚是零碎的经验和想法。
1979年我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有机会深入研读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书中以方类证的思路深深吸引了我。其后又翻阅到日本一贯堂医学的体质论,其简便易用的思路让我耳目一新。
1989年我受中国政府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进修,对日本汉方求实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共鸣。在细野诊疗所每周一次的读书会上,为求易记和实用,我大胆地用药物名来命名体质,由此而形成了“药人”的概念。回国以后,我又以此“药人”概念为基础,将在日本讲学的讲稿整理成书,取名《中医十大类方》。此时,我的体质论基本形成。以后在临床上不断补充,成为本人临床处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药人”理论简约易行
所谓“药人”,就是适合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及其类方的体质类型。这种体质,服用这种药及其类方,往往起效快,而且相对安全。我在《中医十大类方》中提出了五种“药人”,即“桂枝体质”“麻黄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大黄体质”。后来,在临床上又发现了“半夏体质”等“药人”。
遵循“药人”的经验识别,可以大致判断该体质患者应考虑哪一类方。这些“药人”,虽然以单味的药名命名,但就其内涵来说,应该冠之以“某某类方体质”可能更合适。不过,就如《伤寒论》中有“桂枝证”“柴胡证”的提法一样,这种简约的提法,可能更便于记忆。下面,是我在临床常见的几种药人。
“桂枝体质”:患者肤色白而缺乏光泽,皮肤湿润而不干燥,口唇暗淡而不鲜红,体型偏瘦者多,肌肉比较坚紧,腹部平,腹部肌肉较硬,如同鼓皮,严重者腹部扁平而两腹直肌拘急。多见于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患者。桂枝体质是适合长期服用桂枝以及桂枝汤类方的一种患者体质类型。代表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多表现为心肾阳气的不足。
“柴胡体质”:患者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苔正常或偏干。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反应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四肢冷。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等。多见于精神、免疫、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代表方为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多表现为气机的郁滞或逆乱。
“麻黄体质”:患者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皮肤干燥且较粗糙。恶寒喜热,易于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发热;易于鼻塞、气喘;易于浮肿,小便少,口渴而饮水不多。咽喉多不红,舌体较胖,苔白较厚,脉浮有力。多见于体格壮实的中青年和体力劳动者。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痛、寒冷、疲劳等常是这种体质患者患病的主要诱因。代表方为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汤等。多表现为寒气郁表,或肺气郁闭,或寒湿滞留经络之间,或表里俱实。
“大黄体质”:体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但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红或暗红,舌苔多厚,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易烦躁激动。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病、感染性疾病等多见这种体质。大黄体质多见于中老年人。代表方为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散等。此类患者在疾病状态中多表现为积滞伤食,或腑气不通,或瘀热于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