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文献研究 > 正文

谈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辨证食治,辨证施食及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味形气精五脏相关理论,食疗食养结构,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等理论显示了中医食疗学以食养生,食疗健身,以食治病的特点。如《素问》中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合理膳食原则与现代的谷为主食,肉类蔬菜为副,瓜果为辅的营养膳食原则相一致。历代医家食疗经验甚丰,食疗效果尤佳,如《千金方》用谷皮与米熬粥治脚气病,《伤寒论》用醋治咽喉肿痛,《肘后方》载有海藻治瘿。清·叶天士善用鲜梨汁、生荸荠与藕汁治阴虚津涸之胃阴虚证。很多流传至今仍用于民间与临床。筛选、整理历代食疗文献,研究、总结食疗理论与经验,发掘继承先人经验,开发食疗保健产品,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从而为人类健身疗疾作出贡献。

    3中药新药的开发研究:在中药新药开发研究方面,向本草学和古方书要新药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中药应用于临床并发挥各种治疗作用,往往是通过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药物按一定的组方原则和配伍方式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方剂,其功效并不是组成方剂各药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各药作用的相互影响下所产生的特殊的综合效用。如桂枝,配麻黄能发汗解表,配芍药则调和营卫,配黄芪则止汗,配茯苓则利尿,配甘草则平心悸,配附子能止痹痛,配桃仁能治下焦瘀血等。因此,药物在不同的方剂中所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药物的效用,开发研究中药新药,以药为纲,从方剂文献探讨药物的具体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方剂文献的统计、分析、归纳,可以进一步探明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特点,以及各种不同配伍方法与适应证之间的关系,从中就可产生出许多新药来。

    4名方的研究:古代流传下来的名方都有一个不断认识、化裁、发现新疗效的过程。如张仲景的肾气丸被后人化裁为六味地黄丸及其他地黄丸系列。中药组方理论不断完善,临床使用后反馈回来的信息也被记载在历代医籍中,从历代医籍中搜集、整理这方面资料,着眼于组方理论和临床疗效,探索合成新的复方,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小柴胡汤至今风行东南亚地区,不是偶然的事。《伤寒》、《金匮》中30多首成方,若能力加阐明并找出其不为人知的“新功效”,使之在整个中医领域里充分发挥其疗效,获益将是无法估计的。

    中医药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中医药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如脏象理论、经络实质、青蒿素等新药的研制,均与中医文献的开发性研究有关。中医学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而不可分割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靠文献研究联系在一起。但是在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中又需注意如下问题:

    1人文因素:中医学是一个独特的理论体系,它较多地掺杂了一些人文因素,使中医学看上去很“不科学”。有人认为要使中医学成为西方标准的科学,就必须将这些“不科学”的“人文”的东西完全剔除,这时再对体无完肤的中医学进行验证、研究,才能得出真正“科学”的东西来。而笔者认为人文的东西并非全都是不科学的,只是我们目前的科学手段、理论水平尚无法解释清楚罢了,不能解释的东西不能说是不科学的东西。所以笔者不主张将人文因素完全从中医学中剔除出去,只应适当地剔除那些糟粕的东西,如封建迷信等。中医很早就提出情志致病说,提出七情过度会导致一定的生理功能异常,如恐属水,喜属火,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水克火,故恐克喜,对于喜笑不休的患者往往采用使其恐惧的方法来治疗。这些就是人文观念与中医学的完美结合。

    2精确量化:有人认为中医的很多内容似乎不够精确,常给人以模糊的概念,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不够科学。在医学领域,治病救人是最主要的,从这一角度看,你采用什么方法反而是次要的了。方法既是次要的,更别说解释这一方法的理论了。再者,中医有中医的规则,拿西医的标准去要求中医,试图以西医的视角来解释中医,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实验室研究中,中医永远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东西,即有可重复性。中医学同样也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不然就不会流传至今。不过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三因制宜,对不同的体质、不同的证型,治法有异,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更别说完全相同的两个病人,也就不可能运用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