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最后,《足臂》中对经脉病的治疗只提到了灸法,未及针刺治疗,《阴阳》中未提及治法,而在《灵枢》中灸法的应用只限于其脉“陷下”者,另外还增添了补泻疾留等治法,根据上下文,这些治法指的显然是针刺治疗。这种治法上的变化验证了灸疗的产生早于针刺治疗的观点。如果说灸疗是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形成而不断发展的,那么针刺治疗则可能是在经络学说及腧穴学渐渐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针刺治疗技术的产生和完善,灸疗作为一种比较原始的疗法,其应用范围就日渐局限,这或许就是从《足臂》到《灵枢》,在治法上会产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
经过层层分析,经络学说的演进过程露出了一点蛛丝马迹,虽然现在还无法对其下一定论,但逐渐清楚的是,经络很可能是先人在对病候的观察中,在灸疗的过程中渐渐体悟发现的,并通过不断的医疗实践进行着补充和修正。现代研究也印证了灸法与经络之间的密切关系。在70年代初循经感传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许多学者认为它是经络发现的途径之一。而据报道,艾灸产生循经感传的几率可达到75%,远高于针刺治疗。当然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对人体的粗略解剖,其中还有阴阳学说等哲学思想的渗透,其形成过程应该是复杂的,摸索的时间可能是漫长的,那种把它说成是某些圣人在静坐内观中的发现的观点实在值得商榷。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李海峰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