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二、《伤寒例》遵从《素问·热论》而与《伤寒论》不同《伤寒例》遵从《素问·热论》这一点可明显看出。自“凡伤于寒则为病热”至“若两感于寒者”一段末,文字几同于《素问·热论》。在病理上,重述《热论》“伤于寒则病热”,“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的原则。在辨证上加了脉诊和由于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变证变病外,其它全为《素问·热论》的内容。在治疗上遵循《素问·热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已满三日者,可泄而已。”只是将针刺泄法改为了药物。《伤寒例》和《伤寒论》有明显不同。《伤寒例》宗《内经》论述的是热病,而《伤寒论》论述的是外感风寒而致的“伤寒”、“中风”等证的伤寒证。《伤寒例》分伤寒为伤寒(中而即病)、温病(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暑病(至夏变为暑病)、时行等。而《伤寒论》分伤寒、中风、温病、风温四种,其中温病不同于《伤寒例》中的温病,前者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后者为伏寒得春阳外发而致。在六经辨证上,《伤寒论》与《伤寒例》不同。《伤寒例》宗《素问·热论》以经络为六经,皆为热证、实证;以阴阳为表里,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在受病方面,日受一经,次序固定。《伤寒论》则以脏腑、经络、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外在表现化分六经。以三阳为表证、热证、实证;以三阴为里证、寒证、虚证。三阴三阳又都有具体的分殊之证。在临证上,据脉证而辨;在传变上,不固守日期和次序。在治疗上《伤寒论》不囿于汗下两法,含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只是仲景未明确提出而已。
结语
一、《伤寒例》和《内经》观点一致而与《伤寒论》不同。二、《伤寒例》含有古医书《阴阳大论》和《素问·热论》的内容,又多有发挥。三、尽管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撰用《素问》、《阴阳大论》,但其例当为叔和整理《伤寒论》时所加,非为仲景之论。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