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术很高明,不仅精通内、妇、儿科,针灸疗法,更擅长外科手术,后世称其"外科始祖",他为我国医学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麻醉术的发明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公元二、三世纪),当时,河南、安檄、江苏一带是魏、蜀、吴三国相争的战略要地,连年的战祸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除瘟疫流行外,还带来了外伤疾病。由于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十分痛苦。华佗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莨菪子等功效的记载,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效,编成一组医方,经过多次试验,这些药物确有麻醉作用,华佗将这医方定名为"麻沸散"。华佗又从多喝酒能使人醉而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将麻沸散和酒在外科手术前一起吞服,从此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据史书记载,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做过肿瘤切除、肠胃吻合等大手术。
据记载,一天,有一个患肚子痛的病人,来找华佗治病,华佗捡查后,认为病人的脾已腐烂了,必须切除,不然生命就有危险。病人接受了华佗的意见,用酒冲服了“麻沸散”。不多一会儿,病人呼呼地“熟睡了”。华佗就在病人身上割开皮肉,打开腹腔,做起切除手术。最后,缝上腹腔,涂上生肌收口药膏,还开了调理肌体的汤药。一个多月后,病人完全恢复了健康、
关于华佗使用麻沸散的事实,《后汉书》上有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付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华佗在公元二、三世纪发明麻沸散,而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或笑气进行全身麻醉是在19世纪40年代,比中国迟了一千六百多年。所以,华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针灸术上的“绝技”
华佗在针灸术上也有许多发明创造,他的特点是:“若当灸,不过一、二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二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概括说来是取穴精简,扎针深,注意针感传导,因此收到显著的疗效。
曹操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患有“风眩症”,常常头痛。虽经医官治疗,都不见效。一天,曹操从侍从那里得知,家乡有一位医术很高明的医生,曹操派人将他召来,他就是华佗。华伦诊断曹操的头痛病是由"风邪"引起,窿即在曹操的头上扎了几针,果真痛止。真所谓"佗针,随手而差"。
有一次,李将军的妻子有病,请华佗去医治。华佗认为李夫人的病是“伤身而胎不去”。李将军告诉华佗说“胎已去矣”。华佗再一次按脉,并说“案脉,胎未去也。”李将军听了以后,不以为然。过了几天,又请华佗去治病,华佗仔细诊断后,告诉李将军说"脉理如前,是两胎,先生者去,血多,故后儿不得出也。“又说,李夫人腹中的“胎既已死”。李将军心里非常焦急,华佗一面安慰李将军,一面用汤药和针刺同时进行治疗,不多久,终于引下死胎,保全了李夫人的生命。《后汉书》称赞华佗的医术为“绝技”。
华佗在针灸上所以有超人的技术,这与他善于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包括他人的经验)是分不开的。一次,督邮徐毅患病,请医宫刘租针灸治疗,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咳嗽,欲卧不安”。过了一天,请华佗医治,华佗发现由于针刺伤了内部脏器,所以产生了新的病症。华佗根据这个病例,进行反复研究,认为刘租所以能刺伤内脏器官,由于按照古人“挟脊相去三寸”(以脊椎骨为正中,旁开一寸半)的取穴方法。华佗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挟脊相去一寸”(以脊椎骨为正中,旁开各五分)的新方法。据现代解剖生理来看,华佗的取穴方法,是接近于脊椎两旁的交感链,如在这个部位扎针,不仅确保安全,又能取得较好的针刺效果。这种取穴方法是华佗的发明创造,后世人为了纪念他,将穴位命名为"华佗挟脊穴。"目前临床上仍为广大医务人员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