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郭子光,男,汉族,1932年12月出生,成都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51年4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郭子光:伤寒达人 奇症克星
●他精研伤寒,创新理论学说,力倡“病证结合”,一生痴迷中医,醉心治学。
●他是位传统老中医,6岁随父诵读汤头歌诀,至今信手拈来、倒背如流。
●他是位现代老中医,77岁熟练使用QQ、短信、网络视频,充满生活乐趣、阳光气息。
大浪淘沙,中医历史上的河间、易水、丹溪、温补等学派,其理法方药已融会到临床各科不复独立存在。伤寒和温病学派也成为当今两大中医学派,郭子光当属伤寒达人。
郭子光学问广博,除在伤寒方面卓有成绩、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以外,还率先开掘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框架,指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治疗慢性病的8个步骤。
今年6月份在北京参加了国医大师表彰会后,郭子光更忙了。他今年77岁,在30位国医大师中,这个年龄属于“年富力强”的。每周出诊4次,还要带学生、讲课、参加各种活动,但他总是笑呵呵的,以忙为乐。7月的一天,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记者采访了他。
学术
广博精深
日本伤寒界,郭子光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源于他的一篇论文和一次公开辩论。
在很多场合,郭子光都说过这样的话:“学术上广博而不精深者,有之;精深而不广博者,未之闻也。”他认为一名有作为的中医知识面决不能窄,中医学术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这一思想深受周恩来总理的影响,当年和周总理见面的每个细节,令他铭记一生。
1972年,他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有成,和其他17名专家一起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总理说:“病毒是怎么产生的,西医也说不清楚。但是中医把一切都归脾胃,也太笼统,中医、西医都要发展。”接着,周恩来背诵了一段长长的《黄帝内经》原文,郭子光为其学识渊博和人格魅力折服。自此,他把总理作为偶像,把广博精深和做人谦逊作为座右铭。
郭子光在学术上影响较大的著作,如《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等,都是在广泛阅读和精深思考后编著而成。广博使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精深使他的理论探索富有创意。他在《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是现代研究伤寒频有影响的新说。该书出版时,海峡两岸还处于阻隔阶段,但台湾一家书店将其多次出版,作为台湾中国医药学院的教材。
在郭子光的学术道路上,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那是1979年《中医杂志》首页上发表的《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共7页,当时他还是一名助教。“这篇文章为我打开局面,开始小有名气了。”重视仲景学说的日本,特意派人到成都考察郭子光的学问,邀请他去日本演讲,之后香港、韩国纷纷请他去海外出诊、定居。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郭子光学术的鼎盛时期,他集中发表大量论文,受邀在国内外四处讲学。1986年,郭子光应日本东洋医学会邀请,作“小柴胡汤证治”特别演讲,演讲结束后与藤平健、小川新等日本古方派著名学者进行了一场辩论,郭子光以睿智而富有说服力的发言征服了日方学者,并让他们看到了中国本土中医的“可望不可及”之处,使其大为折服。
他先后4次去日本讲学,每年组织中日临床交流活动,郭子光的名字在日本伤寒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硕士研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刘渊说,几年前在日本学习期间,但凡提到郭子光的名字,日本学者无不肃然起敬,谦恭之态令他大为惊讶。
郭子光在伤寒研究方面的最大成就,是提出“病理反应层次”是六经方证的实质,他提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新体系,把仲景学说的发展推向新阶段。他认为六经病就是六个大的病理层次阴阳失调的反应。伤寒六经方证,是仲景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找调节人体反应状态的确定性,而总结出来的针对不同的病理反应层次进行调节的治疗体系。
他在临床上力主“病证结合”诊疗,归纳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指出每种形式的特点、优点和适应范围,包括分型论治、分期论治、方证相对论治、以基础方加减论治四个方面,这样既重视整体调治,也重视局部的病理损伤,促进中医对许多疾病的病机与证候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
他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提出“现代中医康复医学”基本框架。以前中医古籍有关中医康复的内容散见于各科著述中,郭子光把零零碎碎的经验、认识,提高到学科体系的高度,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他对康复理论与方法的原理与具体运用作了具体阐述。驳斥了“中医无康复”之说,不同意把康复与养生混为一谈,认为只有把治疗措施提到康复意义的高度来要求,才能充分开掘中医学的潜在内涵。
此外,郭子光在诸多领域有所创新。比如提出“攻邪已病”治癌症的学术思想,肝主疏泄治血液病,比如在《肺结核病》一书中提出“三因鼎立”学说,形成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病,被认为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创新。
临床
善治奇症
“给病人医好了病,心中是个享受。这种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钱还满足。”
如果有来生,郭子光说自己还会选择做医生。对他而言,治愈病人的幸福感,比得到很多钱还满足,他常说,“病人一高兴,我也感到高兴。”他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尤其对冠心病心绞痛、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肾炎蛋白尿、某些癌症等疑难病症疗效卓著,在病人和同行中声望很高。
每周他在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名医堂、老中医门诊部坐诊4次。由于患者过多,必须当日挂号,早晨8点开号,不到3分钟25个号就被一抢而空。不想让病人白跑一趟,再加五六个号已成了惯例。
他印象最深的病例是上世纪70年代治愈的第一例乙脑病人。当时郭子光在城关医院主管病房,来了位7岁的小病人,体温41℃,抽风不止。当务之急是赶快让病人醒来,给病人服用了安宫牛黄丸,但还需要麝香和竹沥水,药房里没有。幸好有位少数民族的进修生,把身边带着的好麝香捐献出来。随后郭子光让人砍断几根竹子,用火烧,流出大杯大杯的竹沥水,再把麝香兑进去。4小时后娃娃的体温下降,很快苏醒。过几天小病人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孩子的爸爸捧着特大的写着“伟大的中医药”的锦旗一起来道谢。
1998年,一位43岁的公司经理腹内肠鸣,从沥沥有声到整天无休止地“咕咚”响,四处医治无效。来就诊时,一米开外“咕咚、咕咚”的肠鸣声清晰可闻。郭子光诊其为“肝之疏泄太过,内动肝风,扰动肠系,肝失藏血挟瘀滞。”遂投从肝治之,肠鸣即消,不再复发。
前不久,有一位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60多岁女病人,郭子光认为她属于肾精亏虚,给病人开了鹿茸、人参等药,3个月后,病人恢复得很快,血小板上升,腿和耳朵的症状改善很快,全家人送来一大包礼物表示感谢。郭子光说:“请你一定成全我,保持我的医名。”从医将近60年,他无数次拒绝了患者的红包和礼物。每有贫苦的病人,他反倒送钱给他们买药。
经过多年探索,郭子光总结出自己临床治疗的8个步骤要领:凡有外感先治感,气机不疏先治郁,运化失司先理脾,平调阴阳治原病,整体局部善处理,无证可辨亦须辨,治标药物逐步减,西医诊断作参考。徒弟们按照这个步骤操作,少有疏漏。
成才
天道酬勤
没担任过任何行政职务,没有耀眼的家世、过人的天分。就凭着勤奋和执着,郭子光为众多中医学子树立一个成功的范式。
在巴蜀地区,郭子光有“多产作家”的美誉,发表医学论文130余篇,主编医学专著11种。然而可贵的是,无论出名前后,他的文章“从不假人手”,决不挂名。200多万字的《现代中医治疗学》,是郭子光在70多岁的年龄,逐字逐句亲自修改、补充完成的。一个人能有这么多精力吗?郭子光笑答:“人的一生是很长的。”
郭子光的身上,可以发现成就来自于聪慧和热爱,但更重要的还是勤奋。他把中学老师的临别赠言“为学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缓”作为一生的信条。早在成都中医学院读书期间,郭子光就开始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第一篇文章就做了个大题目——《中医长寿学术之探讨》,“这个文章,今天读起来还很新鲜。”
从医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一个习惯:白天应诊,晚上一定要翻阅中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疑难,对典型病案必作详细记录,有所发现就动笔记述,日积月累,发表大量论著。以至于现在,他的徒弟有时会苦恼无题目可写,因为该总结的,老师早已亲自写完了。
勤记卡片是郭子光的治学秘诀,上万张卡片在他家中的书柜,按类别整齐存放着。多年来,读书中每遇到有启发的内容,他就摘录下来制成卡片,这为他编写大量著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他常对学生讲:“请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只有摘录下来的东西才可靠。”
郭子光是个爱琢磨的人。小时候,他常常躺在地上望着天:天有边没有?有边的话,天外面又是什么?物质是怎么来的?最源头是什么?长大后学习中医,他对《伤寒论》深感好奇。一本书不过2万多字,总结了那么多行之有效的临床经验,有上百位历代注家研究它,其中的奥妙到底在哪里?探索的兴趣引领他有所发现,《伤寒论》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仲景采取“寓理于事,因事明理”的总结方法有关。
他常说中医的学习要从培养兴趣开始,应从小普及中医文化。走上中医这条路,对郭子光来说,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他的父亲是当地名医,印象中,当时自家医馆里,常用药物如柴胡、银花等每日要用上一大箩,不少危重病人在父亲的调治下常应手而愈。幼年父亲即开始教以诵读《伤寒歌括》、《温病百言》、《医学三字经》等书。郭子光7岁时,父亲积劳成疾,不幸早逝,但他小小心灵早已立下的岐黄之志,更加坚定不移。
随后他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舅父也是郭子光父亲的徒弟,擅长经方,治“暴证”尤过其师。他精心培养外甥,先让他专门攻读私塾,学习《论语》《中庸》《诗经》一年有余,然后开始教医。跟舅父临床习医的3年,是郭子光进步最大的3年。出师后,19岁的他在镇上独立开诊,很快小有名气。
为谋求深造,1956年郭子光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四年后因成绩优异而提前毕业留校任教。在这里,他开始了奋斗终身的事业,并收获了爱情。爱人冯显逊也是该校的妇科专家,俩人兴趣相投,白天遇到的疑难杂症,晚上回家再相互探讨,总有说不完的话。
育人
爱徒如子
郭子光子女没有继承中医,他深以为憾,于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郭子光强调学生背经典是出了名的。他说,古代的经典著作代表了中医的宝贵经验,多背一个处方就是多掌握一个看病的手段。采访中,他能随口背出很多大段的中医经典。他的背诵方法是从头到尾连着读十遍。“再长的古文,读一遍拿个纸条揉一个纸团,攒成十个纸团就都记住了。”
一次,一位研究生跟着郭子光坐诊。查看病情后,郭子光说出《内经》上的一句话,结果这位研究生写不出来。“这怎么能行呢?”研究生遭到郭子光的批评。
他对学生的要求一向严格,必须能讲、能医、能写。曾有位学生是福建一所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当时字写得不够好,郭子光就要求他一天练一篇毛笔字。他果真照着做,“教研室的报纸都让他写完了,”字也有了很大提高。
郭子光讲课属于“睿智型”,语言风趣、清新,学生们评价“听郭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在讲课中注意使用新词汇,常告诫其他老师,“须知庸俗的或习惯的口语容易冲淡严肃的学术氛围,而单调、重复的语言,则易使人神情抑制而困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杨俐说,“郭老了解很多现代词汇,比如暗物质、黑箱理论。”
子女没能继承父业,郭子光深以为憾,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们走在路上,他是一定要互相牵着手的。虽然课堂偶尔要批评学生,但他对学生们关爱有加。有次晨练看到一位贫困女生靠给同学送牛奶赚1毛钱,他联系到该班班主任,匿名向年级10名贫困学生每人提供500元钱,在信封上写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艰苦奋斗的人——赠给中医“明日之星”。一次,郭子光在学校校报上看到一位学生写自己父亲的艰辛,颇为感动。随后找到校报编辑,让他转交200元钱给这位作者。
郭子光的生活丰富多彩,性情开朗。闲时喜欢和老伴一起切磋书法、欣赏京剧,两人还爱读武侠小说,是不折不扣的“金庸迷”。前不久他还做红娘,帮女白领相亲,陪着见面。郭子光从不排斥现代通讯工具,乐于学习,他可以自己上网用QQ聊天,利用网络视频给患者诊病,熟练地收发手机短信,来电铃声竟是周杰伦的“千里之外”。
他是充满爱心的,是勤奋和智慧的,他为所有的中医院校学子提供一种勤学奋进的成功范式。77岁的郭子光精力充沛,满怀憧憬,他说中医未来会更好,会有更多的大师。
郭子光小传
1932年12月,生于重庆市荣昌县郭氏中医世家。
1947年-1951年,亲仁中学肄业后读私塾1年,后师从舅父廖济安习医3年。
1952年-1955年,悬壶乡里,后任县城关医院主任。1953年,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进修1年。
1956年,成都中医学院(现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