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藏象学说 > 正文

肺与大肠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五)肺与大肠的关系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如肺气肃降正常,则大肠传导如常,大便通畅;若肺失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则大便秘结;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也可影响肺气不利而咳喘。

    (六)肺与其它脏的关系

    1.肺与心

    肺主气,心主血,血之运行赖气之推动,而气之输布亦赖于血之运载,两者结合,才能敷布到全身,两者密不可分,故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等说法。若肺气虚弱,宗气不足,则运血无力而导致心脉瘀阻;若心气不足,血运不畅,也会影响肺之宣降功能而致胸闷、咳喘等症。

    2.肺与脾

    肺主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受水谷之气的资生,而水谷之气,也赖肺气为之输布,其水液的运化,亦需肺气的通调。若脾气虚弱,可致肺气亦虚而出现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等证;水湿停留,聚结成痰,影响肺气的宣降而见咳嗽、痰多,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若肺失通调而致水湿困脾,则可见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二、大肠的生理病理

    大肠上接小肠、下连肛门。主传化糟粕。《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是指大肠接受小肠下注之浊物,进一步吸收其水分,变为粪便,排出体外。若大肠传导失常,便会出现腹泻、便秘等症状。

    三、肺病的辩证论治

    (一)肺气虚

    主证:咳嗽气短,动则气喘,痰多清稀,怕冷自汗,易患感冒,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虚弱。

    辩证:肺气不足,宣降无力,故见咳嗽气短,动则气喘;通调不利,聚湿成痰,故痰多清稀;肺卫不足,皮毛不固,故怕冷自汗,易于感冒;宗气不足,脏腑失养,故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气不足以行血,故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药用人参、黄芪、五味子、甘草等。

    (二)肺阴虚

    主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辩证:肺阴不足,肺失滋润,故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热伤肺络,则痰中带血;阴虚内热,迫津外泄而盗汗,阴虚生内热,故见颧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养阴清肺汤;药用生地、沙参、麦冬、百合等。

    (三)燥邪犯肺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鼻干咽燥,喉痒,咳甚胸痛。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本证以肺燥为主,无阴虚症状。

    辩证:风燥伤肺,津液被灼,故干咳无痰,喉痒,鼻干咽燥;燥热伤肺,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肺气不利则胸痛;舌红苔黄,脉细数均为燥热之征。

    治法:清肺润燥

    方药:清燥救肺汤;药用桑叶、枇杷叶、杏仁、沙参等。

    (四)风寒束肺

    主证:咳嗽声重,咯痰稀白,恶寒发热,头痛身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辩证: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故咳嗽声重;气不布津,寒凝为痰,故咯痰稀白;风寒外束,营卫不和,故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为表寒之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