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原自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古时的人民从生活中,观察到各种对立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并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故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所有事物皆有阴阳两个属性,且两者蕴含著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根据《中医学基础》一书,阴阳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上,可归纳出以下五个特点:
人体不同的部位、组织,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动,都可划分为阴阳两类,例如: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兴奋的状态为阳,抑制的状态为阴。按照同样道理,不同的病症类型亦可按阴阳划分:热症,寒症;实症,虚症;表症,里症等。
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故阴阳可无限细分,而这概念亦应用于中医学上,以解释生理活动的不同状态。例如:五脏为阴;当中的每一个脏器,其活动状态又可细分为阴阳,如肝阴、肝阳;肾阴、肾阳等。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