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学习 > 中医理论 > 经络学说 > 正文

经络干线为什么成纵向分布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经络信息通道分析表明,单独的神经,血管,淋巴管,间隙,缝隙、等作为信道均具有不完备性。经络的信道是总体上优化,具有最大历史兼容性的有序结构。是进化的结构(1)。作者并对这一结构特征给出了发育生物学的解释(2)。认为在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发生和发育阶段,平行于体轴的经络主干区域的细胞,通信能力和代谢能力稍微强一些;产生的细胞因子(血管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要少许丰富些、特异些。从这点出发,就形成了以经络为轴心的细胞因子梯度分布优势,梯度方向与经络垂直,与横向体节方向一致。这种偏离平衡态的梯度分布,役使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向经络区域生长。经络成了靶目标,先期到达经络的毛细血管强化了这一过程。经络是役使毛细血管和神经总体上横向生长的序参量,是时变优化的系统性结构。本文进一步追向,经络主干为什么成纵向分布?胚胎时经络区域细胞的上述特异性有合理的历史依据吗?
  1 信息能量分子微观运动与机体宏观运动的跨尺度关联
  早在胚胎的三胚层阶段,机体就出现了诸如脊索等平行于体轴的纵向结构。经络的早期发生也是类似情况,它对应着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这迫使我们追溯到那遥远的早已消失的年代里。
  在原始海洋里,多细胞前向运动的动物进化出来。它们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捕食过程中,身体的运动总是由一个固定的“头部”作导向。这类前向运动的原始动物,成了以后所有前向运动动物的祖先,包括人类在内。
  原始前向运动的多细胞动物在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出现以前就已游动在海洋中觅食了。在细胞间隙和缝隙中充当能量和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在分子水平这个微观尺度上,尺度效应、表面效应等,使得它所处的微观力学环境十分复杂。
  假若这些原始动物的运动成无前向性或静止状态,这些运动的小分子的动量和受到的冲量,在各个方向出现的机会和大小可看做是均等的。其概率向量分布成各向对称的无序状态(如图1所示)。当进化到前向运动阶段时,身体总是向一个“前方”运动。受这种前向变速运动的关联,上述分子的冲量和动量概率向量分布失去原来的无序对称性;在与身体前向纵轴平行的方向分量X上,量要大些,靠近的几率多一些(如图2所示)。这种具有定向运动优势的小分子的集合,包括细胞间隙中的一些游离组织液,会形成总体上信息和能量的纵向传输优势。在细胞间隙和缝隙中,这种传输具有一定的双向性。
  2 进化的一般规律和经络的进化。
  上述纵向冲量概率向量分布优势是不断发挥作用呢?还是无所作为呢?对于一个具体的生命而言,这种不均衡产生的影响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难以观察的。但是几百万年、几亿年、世世代代这种持久的优势作用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块几乎没有什么可塑性的石板,上面压了一些鹅卵石。几年过去了,好像没产生什么变化。但是几千万年过后,石板被压出很深的卵石坑。所谓水滴石穿也是如此。
  从进化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原始动物的细胞由分工到分化,从简单到复杂。后来同形体节出现,这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结构,如现有的沙蚕、医蛭的大部分体节中都重复排列着肾管等。接着又有异形体节的动物进化出来。此时同形体节中一些重复的结构和功能,逐步由一些取得优势地位的少数同类器官去完成。表现为一个不断分化和收敛的过程。于是进化展现为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性逐步增加。
  从身体的纵轴看,机体结构也有一个分化和进化的过程。胚层的出现、腹背的分化、左右两侧、脊索的出现等都是原始纵向结构分化和进化的结果。纵向结构的进化过程有着与生物整体的进化过程相一致的原则。进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并不因为视角不同而改变。
  经络现象的研究提示我们,原始前向运动动物纵向动力学优势特征,深刻地影响着进化过程。随着机体体积的增大和分化,纵向优势分布特征在整体上的均衡性被打破,分化为流阻不同的纵向带状构造。一些带的流阻较低,它们成了原始以纵向分布为特征的经络区间。
上一篇:经络学说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