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高血压病辨治刍议
高血压病发病原因大体是先天不足、七情郁结、嗜食肥厚、内伤虚损、肝风内动、郁而化火、痰湿化热、气病及血,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化升降失常,破坏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协调性。本病病变在肝,病源在肾。阴虚为本,阳亢为标,阴虚与阳亢往往先后同时出现,或偏于阴虚,或偏于阳亢,阴虚主要是肾阴虚,阳亢主要是肝阳亢。阴虚日久可转化阳虚,气病及血,可见瘀血阻滞之象。早期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晚期以虚证为主。
1.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症状:头昏,耳鸣,视物模糊,腰腿酸软,舌质红或绛,苔少,脉细或细弦。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I~Ⅱ期,眼底动脉硬化I~Ⅱ级。
治法:滋养肝肾,平肝清火。
方剂: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药物:枸杞子、菊花、熟地、丹皮、制首乌、黑芝麻、葛根、女贞子、珍珠母等。
2.肝郁化火,火邪上炎
症状: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I~Ⅱ期,亦可见于高血压病危象和急进型高血压。
治法:清肝泻火,养阴通利。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
药物:龙胆草、山栀、黄芩、菊花、生地、白芍、黑芝麻、泽泻、车前子、生大黄等。
3.阴虚肝旺,内风时动
症状:头目时常眩晕,目胀耳鸣,心中烦热,情绪激动,舌质红,苔薄白,脉弦长有力。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期,眼底动脉硬化Ⅱ级。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剂: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怀牛膝、龟甲、元参、白芍、牡蛎、石决明、黄芩、钩藤、柏子仁等。
4.痰湿郁阻,肝风内动
症状:眩晕头重且痛,胸闷泛恶,心悸,痰多,舌质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或滑。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期,眼底动脉硬化Ⅱ级,血脂偏高。
治法:健脾除湿,化痰熄风。
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陈皮、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泽泻、钩藤、桑葚子、山楂、黄芩、竹茹、决明子等。
5.冲任不调,上盛下虚
症状:头部烘热,升火出汗,腰酸失眠,烦躁不安,浮肿,月经不凋,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弦或细数。
本证多见于高血压病合并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治法:调理冲任,补肾泻火。
方剂:二仙汤(上海曙光医院)加减。
药物:仙灵脾、当归、知母、黄柏、白芍、枸杞子、益母草、车前子、葛根、牡蛎、石决明等。
6.瘀血阻滞,脉络失和
症状:眩晕,头痛,麻木,胸闷或痛,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或涩,或细结。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一Ⅲ期,或左心室肥厚,有靶器官损害表现。
治法:活血化痰,清肝和络。
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葛根、地龙、豨莶草、女贞子、生地、山栀等。
7.阴损及阳,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酸,健忘,肢冷,尿频,阳痿,或气促、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结。
本证可见于高血压病Ⅱ~ Ⅲ期,眼底动脉硬化Ⅱ~ Ⅲ级,有靶器官损害表现。
治法:温补肾阳,养阴活皿。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仙灵脾、巴戟天、当归、菟丝子、杜仲、制附子、茯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