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中医诊法 > 正文

“纯种”中医日见稀少的原因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因现有医疗制度和教学体制的转变,中医的“西化教育”,那些所谓的搞中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医院把望、闻、问、切抛置一边,而进行西医设备“临床创收”等,致使师徒传承模式面临消亡,纯正中医后继乏人,所以民间中医药也随之趋向于消亡。 民间中医药的特点是:医术简、便、验、廉;多数特色医术与验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不愿无偿交给他人,时时都有失传之虞;医与药是完整的不能分离的统一体;真假混杂,粗精共存,也给医药卫生管理带来难点。
    近年来民间中医的发展面临政策门槛,尤其是实行执业医师法后,祖传中医、师带徒无学历的中医、一技之长中医被撤销了行医资格,需重新考试取证。据北京市统计,以前被认定属于一技之长的中医,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只有40%,考试及格的只有3%,即在以西医模式管理民间中医的模式下,98%有一技之长者被砍掉。
    “纯种”中医“香火”日衰
     专家呼吁:现有医疗制度和教学体制亟待调整以促进中医传承发展
     目前的中医药硕士、博士生教育体制,不是让他们在中医药领域里继续深造,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加强与提高,而是按照西医要求,注重仪器实验,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因此,不少中医硕士、博士甚至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临床看病,难以称为真正的中医。而这些人又培养新一代中医大学生。业内人士担心,照此发展下去,不出20年,中医就有消亡的危险。
      专家认为,政策法规往往决定一个产业、一个学科的存亡。中医药是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遗产,应该像保护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切实得到高度重视。而改革中医教育体制,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是关系中医药生存发展的首要大事。
     医研究院的一位老教授说,由于考试制度的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很少在中医上下功夫,甚至连《本草纲目》的《序》都念不懂。
     在很多地方的中医医院里,60年代后培养的多数中医已经不大会运用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了。他们诊断疾病主要依靠西医仪器和化验数据,开具的处方也是中药、西药并用,其中中药也是以中成药为主,“辩证用药,因人而异,饮片组方”的中医传统特色已不复存在。
     有业内人士感叹:如此下去,再过若干年,传统中医文化将只存在于典籍之中,没有人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医了!
     中医博士“西化教育”,只懂英语不懂古汉语
     2003年,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共有136所,其中中医院校28所,中医成人院校1所,综合院校含中医的3所,西医院校与中医院校之比为3:1。1995年,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在校生25.6万人,其中中医院校在校生约4.5万人,西医与中医在校生之比约为5:1。
     乍一看,虽然无法同强大的西医队伍相比,但是我国仍有不少中医院校,每年培养成千上万名学生。但是资深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我国的中医教育严重西化,中医院校实际上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中医,这种教育实际是在西化中医、改造中医,甚至消灭中医。
     据介绍,在我国中医院校,外语是硬要求,古汉语训练却并不严格,导致许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著作,多数人没有认真读过、也读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在课程安排上,中医、西医课时几乎相等,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要求不低,且是必考课程;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甚至中医四大经典已经改为选修课,不必考试。在技能培养上,西医的各种仪器实验不少,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硬功夫训练不多。由此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中医思维,更不会用中医思维来看病。毕业后,许多人纷纷转行西医,或名为中医实以西医为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