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冬病夏治或夏病冬治。也就是说冬天易急性发作者,可在三伏天预防;夏天易性发作者,可在三九天预防。
(2)本法对单纯型慢性气管炎较好,对喘息性慢性气管炎疗效差。
- 穴位敷贴(之二) -
取 穴:
常用穴::风门、肺俞、膏肓
备用穴::定喘、心俞、肾俞、天突、膻中、足三里。
操 作:
敷药制备:(1)白芥子、细辛、甘遂、洋金花各等分, 麝香按6‰兑入。
(2)白芥子2g,、延胡索2g、,生甘遂1g、,生川乌1g、,牙皂1g、,桂枝1g、公丁香0.2g。焙干,研细末过筛。
上述两药任选其一。使用时将药粉用生姜汁 (或麻油)调成泥状。
在每年夏天初、中、末三伏的第一天贴敷。每次选2~4对穴位,治疗时取坐位,对选定的穴位常规消毒后,先用毫针直刺穴位,背俞穴向内斜刺,使局部产生酸麻、胀感,不留针。然后用制备的药膏2~3g左右,置于橡皮膏中央,贴在穴位上。也可不经针刺直接贴敷,2小时后局部有烧灼感或蚁走感时揭去药膏,以局部微红或微微起水泡为佳,若贴敷局部反应不明显,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效 果:
共治4556例。结果:痊愈1348例,显效2277例,好转352例,无效559例。总有效率为87.7%。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用于冬季发病的患者。
(2)针刺激背部穴位于不可过深圳特区,以防发生气胸。贴敷后如水泡过大,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搽。
- 艾灸 -
取 穴:
常用穴:分3组。(1)肺俞、灵台、天突;(2)风门、大椎;(3)定喘、身柱、膻中。
操 作:
于小暑至白露之间施灸。每年灸一组,连灸三年。第一年,灸双肺俞各7壮,灵台、天突各4壮;第二年,灸双风门各7壮,大椎4壮;第三年灸双定喘各7壮,大椎、身柱各4壮。体弱者,第三年加灸双膏肓穴各4壮。将纯艾制成黄豆大圆椎形艾炷,灸前先以大蒜汁涂穴区以增加粘附性,然后置艾炷以灸之。灸时为了减轻患者疼痛,可在穴周用手掌轻轻拍击。一炷燃完再换一炷,据病情轻重及病人体质,壮数可按规定数增换。灸毕,以消毒敷料或棉球蘸生理盐水轻轻拭去穴区艾灰,然后贴上淡膏药或拔毒膏。约7日左右,可出现局部无菌性坏死,如未出现,则继续着肤灸,直到形成灸疮,再用生理盐水清创,覆盖消毒敷料,约30天左右愈合。
效 果:
以上法共观察1087例,近期控制300例,显效393例,有效276例,无效118例。效率为89.2%
注意事项:
(1)本法亦为预防冬季发作。
(2)本法有一定痛苦,且可留有瘢痕,因此施灸前必须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