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效 果:
以上法防治67例,有效率为67.6%~73%。
注意事项:
(1)艾灸法对感染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效果较好。
(2)针对休克病因进行处理及作一般抗休克治疗以配合针灸,如低血容量性休克,适当补充血量,感染性休克抗感染。
- 穴位注射 -
取 穴:
常用穴:水沟、复溜、太溪。
操 作:
药液:0.5%普鲁卡因注射液。
以5号齿科长针头刺至一定深度,施捻转提插手法,使之有明显的得气感,然后推入药物,能引出传导针感为佳。每穴2ml~4ml。总量不超过8ml~10ml。
效 果:
以本法防治26例,结果有效21例,有效率为80.8%。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休克早期,此时患者表现为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出冷汗,心跳加快,脉搏尚有力,收缩压偏低或接近正常(一般在80mmHg 以上)。
(2)本法观察例数不多,其确切的防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实践。
- 耳针 -
取 穴:
常用穴:肾上腺、皮质下、升压点、心。
备用穴:神门、肺、交感、肝。
升压点位置:屏间切迹之正下方。
操 作:
以常用穴为主,每次仅取l~2穴,效不明显时再酌加备用穴。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至耳软骨中部,针感为针刺样痛或胀痛,以中度捻力迅速捻转2min,频率为50次/分,然后接上电针仪行连续刺激,适当调节其频率与强度,直至升压满意为止。
效 果:
用上法治疗50例,有效48例,有效率为96.0%。
注意事项:
(1)耳针亦主要用于防治早期休克病人。
(2)耳针比较适合于预防针麻病人术中休克,因其取用耳部,不致影响手术操作。
- 指压 -
取 穴:
常用穴:内关、少商、合谷、足三里、水沟。
操 作:
上穴均取,双侧同用。反复指压各穴,手法要求中强以上刺激量,直至病人脸色由青紫或青灰,转变成白色,大汗淋漓,口中呼出大气明显呼吸时,方可逐渐减轻,最后轻揉各个穴位(除少商穴)。一般只指压治疗1次。
效 果:
共观察因药物和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过敏性休克患者50例,结果全部有效。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应在指压同时,给予适量的抗过敏剂等,另如输液纠正酸中毒等,因为严重的酸中毒可影响针刺升压效果。
(2)注意人中穴按压不能太重太久,最多4次,因此处肌肉少,易引起瘀血,影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