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 温针 -
取 穴:
常用穴:足三里。
备用穴:后溪。
操 作:
常用穴为主,一般选择在紧张工作或进行运动、竞赛之前进行。双侧足三里均取,选准穴位之后,以1.5~2寸长之28号毫针快速进针,采用徐进疾出之补法。其具体操作为:先分天、人、地三部进针,用提插捻转之法,分层缓缓刺入,然后由地部直接提至天部,如此反复施行,约持续2min,之后,可在针柄上套以一段约1.5寸之艾段,点燃后施温针15min。备用穴用于肌肉疲劳时,以28号1.5寸毫针刺入1.2寸左右,同时嘱咐患者呼气跺脚几下,反复屈伸及行走,10min后再针1次。上述二法,一般只须一次。
效 果:
以第一法共观察32例,结果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
以第二法治疗登山后引起肌肉疲劳者20例,针刺1~2次后,症状消失1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
注意事项:
(1)本法主要用于预防剧烈运动所致的疲劳。但本法中的二个穴位作用有所不同:足三里用于预防生理性疲劳,后溪则用于尽快消除疲劳。
(2)足三里穴针刺时,针感不宜太强。近年采用穴位脉冲电刺激亦有较好的效果。
(3)经实践证明,本法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一定作用。
(4)本法方法简便易行,其确切的效果,则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来证明。
- 穴位激光照射 -
取 穴:
常用穴:运动区(上2/5及中2/5部份,系头针穴)。
操 作:
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器,在头部双侧运动区进行来回扫动,每侧30s,波长6328Å,输出功率为1mW。在紧张工作或竞赛前后应用,每日可防治1~2次。
效 果:
共对12例受试者进行观察,证实确有增强肌力、消除疲劳的作用。
注意事项:
(1)本法属无损伤性的防治之法,但须一定的仪器。
(2)用于四肢生理性疲劳的预防。
- 穴位敷贴 -
取 穴:
常用穴:神阙。
操 作:
敷药制备:由白人参30g,黄芪30g,当归15g,生、熟地各15g,丹参30g,苦参30g,紫草30g,郁金15 g,茯苓15g,白术15 g,败酱草30 g,陈皮10g共13味药组成。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包装袋密封备用。
取神阙穴,贴药前温水洗净脐部,再以75%酒精棉球擦拭,取贴药 0.3~0.5g,用2%氮酮 3~5 ml,调成糊状,采用“填贴混合法”将药糊填满脐窝,外用麝香膏严密固封。贴药后用BR30-A型电热机,放在穴位上20min热敷理疗,以利药物吸收及迅速发挥药效,24 h后取下,用温水洗净脐部药渣。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7d,共治疗3个疗程。
效 果:
以上法共治疗32例,结果: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
注意事项:
(1)本法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亦可用以预防。
(2)本法可在医生处取得贴药后自行操作,较为方便,但疗效似较前二者为差。读者可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