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图为跨湖桥遗址A形骨椎,B形骨椎
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部分骨器、木器与后来针灸针具造型极为类似,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柳志青研究推断:跨湖桥先民已掌握原始针灸技术比已发现的砭石针具早了4000年
对于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些奇形怪状的骨器和木器,考古专家们至今还无法解释它们的用途。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柳志青一直醉心于研究这些器物,最近,他发现其中一些骨锥、骨钉形器和木锥、木钉形器的造型与后来的针灸用针十分相似,并由此推断:八千年前的跨湖桥人已经懂得用针灸祛除疾病。
据了解,针灸学是中医学最古老的组成部分,二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另据考古资料记载,山东日照龙山文化遗址墓葬中出土的两根砭石,其顶端为三棱尖锥形和圆形。这两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砭石,是早期的针灸针具,它的发现将针灸医学的历史推前到距今四千多年前。
那么早在八千年前的跨湖桥人是否可能懂得原始的针灸治疗技术呢?对此,柳志青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说,中医界普遍认为,砭石治病来源于我国东部沿海以渔业为主的民族。《黄帝内经》曾记载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痛疡,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也就是说,东部沿海的渔民很喜欢吃咸鱼,因为吃鱼容易让人体内产生热毒,致使长出一些脓疮,而砭石疗法刚好可以治这种热毒。从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看,萧山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海边,具有发明早期针灸的环境和条件。目前的考古研究表明,当时的跨湖桥人不仅懂得制造世界上最早的独木舟和渔网,也掌握了世界上最早的制盐技术,那么凭他们的聪明才智也完全可以掌握早期针灸治疗技术。
然而在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专家们并没有发现砭石。对此,柳志青通过对大量出土骨器和木器的对比研究,终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一些与砭石相同形状的器物,主要有骨锥、骨钉形器、木钉形器。柳教授告诉记者,古代针灸针具品种有“九针”,其中,“锋针”针身呈三棱形,针尖三面有刃,现代多用于“放血疗法”,而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些骨锥呈三棱形,与锋针造型极为相似。“鍉针”通常用金属、硬木或骨制成,其尖部尖而不锐,一般不用力是刺不进皮肤的。在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骨钉形器有的是由骨壁较厚的肢骨锯切、精磨而成,造型圆润、规整,器壁光亮,尖部较钝,因为长期被使用,骨钉形器表面还呈现出一种有如玉器被长期把玩后的包浆状。它的作用与鍉针类似,都是着重于用力刺压穴位皮肤,但不刺破,而同期出土的木钉形器也是同样构造。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的针灸针具比山东日照龙山文化遗址墓葬发掘的砭石早了4000年,而且从跨湖桥文化遗址的文化层分布来看,其“针灸针具”尖部还有一个形状演变过程,这说明古人的针灸技术也在不断探索完善。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