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可用电子火针,也可用一般火针。如为电子火针,先接通电源,打开电子火针治疗仪指示灯,医者持火针针柄,打开开关,待火针头部发热后即可操作。如为一般火针,可在酒精灯上烧红针头后治疗。方法为将针头对准母疣体中心部位,迅速烧灼,直至疣体基底部;或对准疣基底部快速平刺拔出,深度约为疣底的2/3,米字型交叉进针,使疣根变成灰白色,过7~14天,疣体可自行脱落。烧灼过程中,一般火针要多次加热。如为乳头状疣,则先将乳头状物往外牵拉,再将针烧红横放,从根部切割,数秒钟可割除,然后以碘酒涂擦,盖以敷料,用胶布固定。局部禁水浴,直至痊愈。
(三)疗效评价
共用火针治疗589例,治愈率为89.7~100%[4,11,17]。本法用于寻常疣。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有两种,分直接灸和线香点灸。直接灸法,选好母疣之后,常规消毒并在疣下以1%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麻。然后,在疣周围贴一圈胶布,仅暴露疣体以保护正常之皮肤。在局麻后2~3分钟,于疣之顶端用麦粒大小或与疣体等大之艾炷燃灸。每次仅选1个疣,经1~2次灸治后,顶端焦黑,疣稍微肿胀,根部皮肤灼红,治3~5次后,疣根多可松动,以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除,再以消毒之手术刀片轻轻刮净基底,并在浅凹的创口涂擦2%龙胆紫或5%的降汞软膏,用纱布包扎,直至痊愈,创口一般3天可愈。线香点灸法,手持点燃的卫生香,将火头对准疣体顶端,如鸡啄米似的一落一起进行灸灼;也可待患者有灼热感再移动灸火点,反复灸灼,当灸至灸火着于疣的残体表面,患者即刻反映有热传入,或灸呈焦硬,按上去有轻浮感时为度。灸后一般毋须处理,待7天左右,疣残体自然干枯、脱落。
(三)疗效评价
此法为对古代方法的继承,据临床近200例的实践,其中71例用线香灸,用直接灸法有100余例,均获痊愈。创口愈合多无疤痕。复发率约为10%左右。而疣体较大或根较深者,须多灸几次或改用它法[12,19]。本法用于寻常疣。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阿是穴所在经脉之邻近腧穴。
(二)治法
先以5分长之毫针刺阿是穴(即母疣之基底部),获得针感后,再用1.5~2寸毫针,选一配穴针刺至得气,接通电针仪,正极接主穴,负极接配穴,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8例,结果痊愈35例(92.1%),无效3例(7.9%)。无效病例中有2例为中断治疗者,总痊愈率达92.1%[13]。本法用于寻常疣的治疗。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肺、皮质下、神门、内分泌。
配穴:面颊、缘中、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为耳廓上与皮损部位对应处。
(二)治法
每次取主穴2~3穴,配穴1~2穴。耳穴刺激方法可采用毫针刺、皮内针、激光照射或磁珠贴敷压丸等,毫针刺在选定穴上寻得敏感点后,速刺入,有胀痛等针感后,留针30分钟;激光照射用氦氖激光仪光纤维导管直接照射耳穴,输出功率6毫瓦,距离50~100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体针和光针,每次两侧耳穴均用,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埋针法为以揿钉式皮内针,用无齿镊夹持,垂直进针,以不穿透软骨为限,贴上小方形胶布固定,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2次;压丸法可用磁珠(380高斯)或王不留行子置于0.7×0.7厘米方块胶布上,贴在所选定之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4次。埋针和压丸法,每周2次,每次一侧耳,两侧交替。上述四法,可任选一种亦可在一种效不显时,改用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