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60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6~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
配穴:流涕加上星,鼻塞加鼻通,嗅觉减退加通天。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2~3穴,据症加配穴。以氦-氖激光仪照射,波长为6328埃,出功率5毫伏,照射方向可与传统针刺方向一致,如迎香穴以患者平卧时,与水平面成45°~55°为宜,风池穴向对侧眼,合谷、足三里取垂直方向。光斑直径1.5~2毫米。一般每穴照射4~5分钟。每日1次,10~12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41例,结果临床痊愈72例,显效13例,有效4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7%[9~11]。
指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鼻通、迎香;2、合谷、少商。
(二)治法
每次取一组穴,两组交替应用。第一组穴操作:令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之右侧,以右手拇指桡侧缘(预先敷以脱脂棉,防止切伤病人皮肤),切按选定的穴位。切按时,拇指伸直,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逐渐向下用力,使局部产生酸、胀等得气感。第二组穴位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上敷脱指棉,切按在选定的穴位上,缓缓用力切按,使病人得气,产生酸胀感。上述每个穴位,均需切按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一月,再巩固治疗5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0例,结果临床痊愈88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12]。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鼻、外鼻。
配穴:咽喉、肺、肾上腺、内分泌。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1~2个配穴。以王不留籽或磁珠(磁场强度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见方的胶布上,贴压于预先消过毒的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贴完后即行按压,直至耳廓充血。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以上,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0次。3~4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治3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97例,临床痊愈44例,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6.9%[13,14]。
耳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肺、肾上腺、内鼻;2、肾、内分泌、皮质下。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用28~30号5分毫针针刺。在穴区探得敏感点后作好标记,进行严格消毒,然后予以针刺,双侧均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25例,临床痊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15]。
本法经3月至6年随访,尚有一定远期疗效。
艾灸
(一)取穴
主穴:分为2组。1、大椎、肺俞;2、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
配穴:脾虚加脾俞;肾虚加肾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用艾条灸法。令患者取仰卧位,两手平放,两眼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医者将点燃之纯艾卷对准穴位熏烤,并将艾卷上、下移动。其距离以患者能忍耐、感舒适为宜。施灸时间30~40分钟,局部应出现红晕。然后取灸药适量,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为1厘米的圆饼贴于各穴,上盖敷料,并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第一疗程,每隔10天灸贴1次,共3次。第二疗程每隔一月贴1次,亦为3次。一般治二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