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诊疗 > 针灸大全 > 正文

胃脘痛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概述】

    胃脘痛指胃脘部疼痛而言,其类型甚多。这里仅讨论急性发作,痛势剧烈的胃脘暴痛。现存最早的针灸典籍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及脘痛;《内经》记载的以针灸治疗的心痛病症中,不少属于本证。历代针灸文献中,胃脘痛是主要适应症之一,其中包括胃脘暴痛。
    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急性胃出血、溃疡穿孔等可参照本证辨治。

   【病因病机】
 
    胃脘暴痛,多因外感寒邪,邪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致胃失通降,气机阻滞,致生疼痛;亦有气滞日久,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则疼痛出血并现。

   【辩证分型】

    (一) 寒邪犯胃
    胃脘疼痛,病势急暴,得温熨则减,口不渴、喜热饮,脉弦紧,苔白。
    (二) 瘀血停滞
    胃脘剧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如伤及胃络,可见突然呕血或黑便,脉涩,舌质紫暗。

   【治疗】
 
    (一) 寒邪犯胃
    1.治则:散寒止痛。
    2. 处方;足三里、中脘、胃俞。
    3. 方义:胃合足三里,是治胃腑病症之要穴,针此能消散阴寒,通降胃气;中脘胃之募穴,胃俞胃之背输,输募相合,温中州,理气机,止胃痛。
    4. 治法:先在足三里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后刺入,施以气至法导针感向上,如能入腹最佳,再重用泻法;中脘与胃俞平补平泻,针后以艾卷雀啄法灸此两穴。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卒心病不可忍,刺任脉上脘一穴……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其穴下针;令患人觉针下气行如衮鸡子入腹为度;次针气海二穴,足少明涌泉二穴……如不已,刺手厥阴包络经间使二穴……次针手少阳三焦经支沟二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神应经·心脾胃门》:“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二) 瘀血停滞
    1.治则:活血化瘀。
    2. 处方:膈俞、内关、公孙。
    3.方义:膈俞,血之会穴,最能活血理血;内关、公孙二穴为父母相配,内关通阴维而系胃,公孙络胃经而属于足太阴,且与“血海”冲脉相联。故三穴配合,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如出现呕血、便血等症,亦可在本方基础上,参照“血证”一节加减治疗。
    4. 治法:先针内关、公孙,均先泻后补,以泻为主;继针膈俞穴,平补平泻。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三》:“膈俞、治胃脘暴痛”。
   《神灸经纶·卷三》:“胃脘痛:膈俞、脾俞、胃俞、内关、阳辅、商丘”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1.胃脘痛案之一
    张仲文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水,灸足大趾、次趾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立愈。
   (《针灸资生经》)
    2.胃脘痛案之二
    荆妇旧侍亲疾,累日不食,因得心脾痛,发则攻心腹,后心痛亦应之,至不可忍,则与儿女别,以药饮之,疼反甚,若灸则遍身不胜灸矣,不免令儿女各以火针微刺之,不拘心腹,须臾痛定,即欲起矣。神哉。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
下一篇:昏迷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