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胸部 > 正文

肺容量减小是怎么回事,肺容量减小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肺容量减小部位:

胸部

肺容量减小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肺容量减小相关疾病:

暂无

肺容量减小相关检查:

肺容量减小应该如何诊断

  诊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一、临床表现

  1. 多于5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渐进性加重的活动时呼吸困难和干咳,病程数月甚至数年。可以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但很少发热。

  2. 在肺底部可闻及吸气末细小爆裂音或Velcro罗音和

肺容量减小概述:

  肺总容量: 指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之和。也等于深吸气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成年男性平均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指最大吸气后作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量。肺活量等于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也等于肺总容量减去残气量。正常成年男性平均约3500ml,女性约2500ml。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一般来说肺活量越大,肺的通气功能越好。

  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进出肺的气体量而变化,吸气时肺容量增大;呼气时减小。其变化幅度主要与呼吸深度有关。某些呼吸系统疾病或胸部手术可引起病理性的肺容量减小。

肺容量减小病因:

肺容量减小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胸部手术:胸部术后1~3d由于麻醉药物的抑制、手术创伤及胸带固定等,可使呼吸频率和幅度减小,肺容量减少。

  呼吸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肺容量减小诊断:

肺容量减小鉴别诊断:

肺容量减小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肺过度充气:肺过度充气,即通常所说的肺气肿。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肺含水量增加:肺水肿及肺脏内血管与组织之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所致的肺含水量增加的病理状态,不论何种病因所致的肺水肿,其呼吸病理生理大体相同,即液体在肺脏内储留和气体交换发生障碍,肺顺应性下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低氧血症。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呼吸困难、发组、频繁咳嗽、咯大量泡沫样痰,双肺有弥漫性湿暖音,X线表现呈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肺水肿可严重影响呼吸功能,为常见的呼吸急症,救治目标针对病理生理和基础疾病二方面,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肺水肿的预后和转归起决定性作用。

  诊断: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一、临床表现

  1. 多于5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匿,主要表现渐进性加重的活动时呼吸困难和干咳,病程数月甚至数年。可以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和体重减轻等症状,但很少发热。

  2. 在肺底部可闻及吸气末细小爆裂音或Velcro罗音和杵状指或趾。晚期可见明显紫绀、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征象。

  二、辅助检查

  1. 胸部 X线检查:典型征象是以两肺基底部和外带为主的弥漫性网状或网结节样间质渗出,蜂窝肺和肺容积减少。5-10%的IPF患者在首次就诊时的X线胸片表现正常。

  2. 胸部 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在评价肺实质异常的程度和性质方面较传统的X线胸片更敏感。HRCT显示以胸膜下和两肺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状影和蜂窝肺,伴牵引性支气管扩张。间或可见到灶性磨玻璃样变,胸水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罕见。

  3. 肺功能:表现为肺容量或肺活量减小,弥散量(DLco)减低或DLco/肺泡通气量(VA)降低,以及低氧血症。

  4. 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BAL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粒细胞增加,而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TBLB因为取材太小,不可能做出UIP的病理诊断。因此BAL或TBLB主要的意义在于除外其他疾病,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5. 血液化验检查乳酸脱氢酶(LDH)、血沉(ESR)、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可以轻度增高。

  6. 外科肺活检(开胸或经胸腔镜):外科肺活检是IPF的确诊手段,对于诊断不清楚,没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应该考虑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为UIP。

  虽然IPF具有上述特点,但是IPF的这些表现也可见于其他间质性肺疾病。因此,必须首先通过全面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肺疾病。

肺容量减小预防:

肺容量减小应该如何预防?

  应到正规医院检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