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胸部 > 正文

高通气是怎么回事,高通气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高通气部位:

胸部

高通气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外科

高通气相关疾病:

暂无

高通气相关检查:

高通气应该如何诊断

  迄今为止,高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仍限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可疑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做出临床诊断。

  nijmegen症状学问卷列举了高通气综合征的十六项常见症状,包括胸痛、精神紧张、视物模糊、头昏、精神混乱或对周围的情况完全不加注意、呼吸深而快、气短、胸部

高通气概述:

  高通气综合征(hyperventilationsyndrome)是由于通气过度超过生理代谢所需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其特征是临床症状可以由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复制出来。传统的观念认为,焦虑和应激反应等因素诱发了超生理代谢需要的过度通气,而临床症状都可以用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来解释。

高通气病因:

高通气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高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近来有很大进展,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在高通气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呼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维持血浆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一狭窄而稳定的生理范围内。这一功能是通过以下几个过程完成的:肺泡内气体的节律性更新,通过肺泡膜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与组织的气体交换。呼吸又是由脑干的呼吸中枢来调节的,脑干呼吸中枢的活动一方面通过化学感受器受到代谢变化的负反馈调节,另一方面又受到脑干以上高位神经结构(大脑皮层、下丘脑)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代谢和高位神经结构的影响协调一致,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血浆二氧化碳分压在恒定的生理范围内。例如,在讲话、唱歌、思维、运动过程中,代谢控制与高位神经结构的影响互相配合,避免通气过度或通气不足。

高通气诊断:

高通气鉴别诊断:

高通气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高通气的鉴别诊断: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诊断标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疼痛的病人,或躯体形式障碍的精神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与高通气综合征相似,至少部分地符合诊断标准。此外,部分病史典型的高通气综合征患者,nijmegen症状学问卷总积分达不到23或更高的标准。因此,客观诊断指标,尤其是反映呼吸控制异常发病机制的客观标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能的指标有:血气paco2降低、hardonk和beumer系数、co2正反馈调节现象和呼吸形式异常。

  血气paco2的降低是诊断的直接呼吸生理依据,它表明病人此时此刻正处在症状的急性发作期、过度通气、急性呼吸性碱中毒。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病人为慢性过程,急性发作时间短(10分钟左右)。常规血气分析检查很捕捉到急性呼吸性碱中毒。lum报道,约三分之一以上的病人血气分析正常或处于正常低限。因此,血气分析正常不能除外诊断。经皮paco2动态监测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它不仅反映病人发作时的血气改变,通过记录生活日记,还能够提供血气异常时的症状表现,诊断的可靠性强。但是,多数常规实验还不能装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过度通气激发试验曾被用来诱发出高通气综合征的典型呼吸形式,作为诊断标准。为此,hardonk和beumer记录了病人静息状态下呼气末co2浓度(fetco2),自主过度通气后,又记录恢复期的fetco2,恢复三分钟时的fetco2与静息状态下的fetco2之比≥1.5(hardonk和beumer系数)作为诊断标准。hardonk和beumer的工作未能得到其他学者的重复验证。产生分歧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的病人年龄分布不同有关。临床应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hardonk和beumer系数既没有特异性,又缺乏敏感性。

  folgering和colla研究了co2正反馈现象的诊断价值,观察了50例高通气综合征病人,发现有18例病人表现出明显的co2正反馈现象。

  呼吸形式的异常,特别是经吹口平静呼吸所诱发的过度通气,诊断的特异性很高(95%),年轻组(20~28岁)的敏感性为50%,中青年组(29~60岁)敏感性较低,仅为30%。

  firedman研究了屏气试验的诊断价值。将屏气试验与过度通气激发试验结合起来。过度通气激发试验之前,嘱病人深吸气到tlc位,立即用手指捏住鼻子屏气,直至屏不住呼气为止,记录屏气时间。激发试验后屏气时间与激发试验前屏气时间之比,作为过度通气指数。从他报道的资料来看,屏气试验简单易行,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1984年,mantysaari重复了屏气试验,收集了30例男性病人和30例正常对照(年龄跨度17~28岁,平均年龄20岁),特异性为73%,敏感性60%。临床应用之前,有必要系统研究,尤其是在29岁以上年龄组和女性病人中。

  迄今为止,高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仍限于临床诊断,主要根据可疑的症状、过度通气激发试验部分或完全复制出主要症状、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做出临床诊断。

  nijmegen症状学问卷列举了高通气综合征的十六项常见症状,包括胸痛、精神紧张、视物模糊、头昏、精神混乱或对周围的情况完全不加注意、呼吸深而快、气短、胸部发紧或不适、腹胀、手指麻木或针刺感、呼吸困难、手指或上肢强直、口唇周围发紧、手脚冰冷、心悸或心慌、焦虑不安。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繁程度计分:0=从来没有,1=偶而,2=有时,3=经常,4=频繁。十六项症状总积分达到或超过23作为症状学诊断标准。少数病人为频繁的急性发作过程,对这类病人的计分方法为:1=0-3次/每月,2=1-2次/每周,3=3-6次/每周,4=每天1次或更频繁。

高通气预防:

高通气应该如何预防?

  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或呼吸治疗、呼吸再教育):早在1938年由soley和shock提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有效治疗措施。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