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痰饮部位:
胸部
痰饮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痰饮相关疾病:
暂无
痰饮相关检查:
痰饮为病的一般特点,它不仅指有形之痰,而且也包括了无形之痰。在临床上,痰饮有咳痰量多,喉中痰鸣;胀满水肿,肠鸣食减;胸闷,呕恶,眩晕,心悸;苔厚腻,脉弦滑,这四大特点。
在临床上,只要具备了第一项或其他任意两项指标,一般都可诊断为痰饮。由于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多种复杂的证候,如痰核、流注等,虽不表现为
痰饮概述:
所谓痰饮,就是指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局部病理产物,又成为某些以痰多、苔腻、脉滑等为主症的疾病的致病因素。一般来说,黏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1.痰。痰较为黏稠,普在人体中的位置不固定,位置不同,所引发的疾病各不相同。例如,滞留于四肢中的痰会引发四肢麻木等病症;滞留于胃中的痰会导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滞留于肺中会引起痰多、咳嗽等病症;滞留于心中的痰会导致心神不宁。
2.饮。饮较为稀薄,饮在人体中的位置不同,所引发的疾病也不相同。例如,滞留于肺中的饮会引发咳嗽、哮喘;滞留于胃肠中的饮会引起呕吐、腹部不适;滞留于胁下的饮,会引发胁下疼痛、咳嗽。
痰饮病因: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邪侵犯肺、脾、肾等脏,使水液敷布,排泄失常,或致三焦水道失畅,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乃致水湿停聚,酿成痰饮;如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煎熬津液而成痰;或素食肥甘、嗜酒,亦能引起湿聚而生痰,一般以质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通常多为合用。
痰饮诊断:
痰饮鉴别诊断:
痰饮一旦产生,便能流窜全身,停聚各处,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停留在肺,则出现喘咳、胸闷、咯痰;蒙蔽于心,可见胸闷、心悸、失眠、神昏、甚则狂癫;停聚于胃,会致脘闷痞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流于经络筋骨,可出现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成痰核瘰疬,阴疽流注;痰饮上扰,可致眩晕、昏迷;痰气凝郁于咽喉,则咽部不适,常有如物梗喉感;饮停胸胁,可见胸胁胀满,咳嗽引痛;若留聚肠间,则肠鸣漉漉,甚至便溏腹泻。可见其害甚多,故有“百病多因痰作崇”之说。
痰饮为病的一般特点,它不仅指有形之痰,而且也包括了无形之痰。在临床上,痰饮有咳痰量多,喉中痰鸣;胀满水肿,肠鸣食减;胸闷,呕恶,眩晕,心悸;苔厚腻,脉弦滑,这四大特点。
在临床上,只要具备了第一项或其他任意两项指标,一般都可诊断为痰饮。由于痰饮所在的部位不同,可表现为多种复杂的证候,如痰核、流注等,虽不表现为咳嗽多痰,但也属于痰饮病。
痰饮预防:
辨证论治 对饮证的辨证论治原则有二:一是须掌握饮为阴邪,“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而饮邪不甚者应予温化,而且逐饮、利水、发汗之剂中均应佐以温药。二是应分清标本缓急、表里虚实的不同,在表宜温散发汗,在里宜温化利水,正虚宜补,邪实宜攻,如邪实正虚则攻补兼施,寒热夹杂又须温凉并用。①痰饮。多因脾阳虚弱,水饮停留于胃肠所致。可见脘腹坚满而痛,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头目眩晕,或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或黄腻,脉弦滑等症状。治疗以温阳化饮或攻逐水饮为原则。②悬饮。多因水饮流注于胁间,络道被阻,气机升降不利所致。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治疗以攻逐水饮为原则。③溢饮。因肺脾之气输布失职,水饮流溢于四肢肌肉所致。可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痰多泡沫,舌苔白,脉弦紧等症状。治疗以温散化饮为原则。④支饮。因水饮侵犯胸肺,肺气上逆所致。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等症状。如寒饮伏肺者,治宜温肺化饮;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