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小儿便秘部位:
臀部
小儿便秘科室:
内科 消化内科 外科 儿科
小儿便秘相关疾病:
暂无
小儿便秘相关检查:
小孩大多有功能性便秘症状[1],但是都被家长忽视,导致病情加重。言言已经三岁了,可近两个月内裤上老有粪迹,言言妈妈很是苦恼,日前她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肛肠科门诊,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又做了结肠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确定言言是由于性格内向,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精神紧张,憋便所致。言言经过医生的心理疏导,配合排便训练,
小儿便秘概述:
小儿便秘指小儿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
小儿便秘病因:
1、饮食因素 婴儿饮食太少,饮食中糖量不足,均可以造成消化后残渣少,大便量少。饮食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使大便呈碱性、干燥,次数减少。食物中含钙多也会引起便秘,如牛奶含钙比人奶多,因而牛乳喂养比母乳喂养发生便秘的机会多。
2、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因为很多小孩不爱吃蔬菜,喜欢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一些缺乏健康知识的家长又不知道引导,这样造成肠胃蠕动缓慢,消化不良,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滞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便秘。
3、习惯因素 由于生活没有规律或缺乏定时排便的训练,或个别小儿因突然环境改变,均可出现便秘。
4、疾病 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腹肌张力差,或肠蠕动减弱,便秘比较多见。肛裂;肛门周围炎症,大便时肛门口疼痛,小儿因怕痛而不解大便,导致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患儿,生后不久便有便秘、腹胀和呕吐。腹腔肿瘤压近肠腔时大便不能顺利通过,也可引起便秘。
小儿便秘诊断:
小儿便秘鉴别诊断:
小儿便秘的鉴别诊断:
1、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时间改变,大便无规律。
2、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急迫感、排便不尽感、费力)是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之一。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以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胃肠道结构或生化异常的综合征,常与胃肠道其他功能性疾病如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同时存在。
3、继发性便秘:凡是在患有器质性病变或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便秘,就称为继发性便秘,又叫做症状性便秘。
4、原发性便秘:原发性便秘是指无器质性疾病存在而引起的便秘。
5、一时性便秘:一时性便秘 可能是因为旅行、搬家等生活环境改变或精神紧张、烦恼所暂时引起的便秘,或者由于食量减少,胃或结肠的排便反射不够充分引起。
小孩大多有功能性便秘症状[1],但是都被家长忽视,导致病情加重。言言已经三岁了,可近两个月内裤上老有粪迹,言言妈妈很是苦恼,日前她带着孩子来到医院肛肠科门诊,医生详细询问了病史,又做了结肠造影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确定言言是由于性格内向,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精神紧张,憋便所致。言言经过医生的心理疏导,配合排便训练,两周后大便每日一次,内裤上的粪迹也不见了。在门诊中经常会到遇到这类患儿,其中不少家长认为肛门失禁来就诊。其实,这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一种表现。
那么,儿童功能性便秘有哪些表现呢?
患儿常出现大便干硬、排便哭闹、排便周期延长(3~5天)、粪便污染内裤等症状,家长和患儿往往都很苦恼。这类便秘大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多数患儿曾有过正常排便习惯,常常因为进幼儿园、搬家等环境因素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或父母不和等精神压抑而诱发。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这类儿童的肛管静息压往往比无便秘的正常儿童高,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能放松,甚至反而紧张,有的还存在直肠感觉功能的障碍,结肠造影检查无特征性改变。血清生化检查可以发现胰多太水平升高,肠蠕动素水平下降等。
【信 号】
1、大便量少、干燥;
2、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3、腹部胀满、疼痛;
4、食欲减退。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小儿便秘预防:
①改变饮食结构:主张母乳喂养,乳母应注意饮食均衡,不宜过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肉、虾、蟹等,应尽可能多吃青菜和水果。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便秘时,可另加润肠食物,如加糖的菜汁、橘子汁、蜜糖水、甜炼奶等。
②人工喂养儿易发生便秘,可适当减少牛奶的喂入量,添加辅食,如牛奶中加糖,喂食 蜂蜜、梨汁、橙汁、番茄汁、菜汁等,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幼儿可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番薯等。
③对营养不良的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力,使腹壁和肠壁增厚,张力增加,从而改善便秘的症状。
④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建议小儿要做到每天排便一次,最好是在每天晚餐后排便。非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轻易更改排便时间,不随意减少排便次数。对于便秘患儿,便前可先让其做下蹲动作,增加腹压,或顺时钟方向按摩腹部,促进肠管蠕动,达到排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