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头颈 > 正文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是怎么回事,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部位:

颈部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科室:

内科 呼吸内科 消化内科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相关疾病:

暂无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相关检查: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应该如何诊断

  根据特殊饮食史及同餐者发病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咽干、便秘、视力模糊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检出细菌仅能作为辅助依据,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检出毒素而获确诊。婴儿肉毒中毒的确诊主要依据检测患儿粪便中肉毒梭菌或肉毒梭菌毒素,因血中毒素可能已被结合而不易检出。创伤性肉毒中毒,主要检测伤口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概述: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出现咀嚼困难、吞咽困难、语言困难、呼吸困难等脑神经损害。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病因: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肉毒中毒。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诊断: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鉴别诊断: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病,主要病理变化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持续的炎症性疾病,许多细胞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并伴有非特异性气道反应明显增高,以气道的高反应性(BHR)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多因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的喘息和咳嗽发作,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常是可逆的,但也可变重偶致死亡。

  呼吸异常是指呼吸的频率,节律概念人度的改变。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称为呼吸困难。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根据特殊饮食史及同餐者发病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咽干、便秘、视力模糊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作出诊断,检出细菌仅能作为辅助依据,其目的在于通过培养检出毒素而获确诊。婴儿肉毒中毒的确诊主要依据检测患儿粪便中肉毒梭菌或肉毒梭菌毒素,因血中毒素可能已被结合而不易检出。创伤性肉毒中毒,主要检测伤口肉毒梭菌或血清中毒素。

  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将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加热煮沸20min后,接种血琼脂作厌氧菌培养,检出致病菌。

  2.毒素试验

  (1)动物试验:将检查标本浸出液饲喂动物,或作豚鼠、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同时设对照组,以加热80℃30min处理的标本或加注混合型肉毒抗毒素于标本中,如试验组动物发生肢体麻痹死亡,而对照组无,则本病的诊断即可成立。

  (2)中和试验:将各型抗毒素血清0.5ml注射小白鼠腹腔内,随后接种标本0.5ml,同时设对照组,从而判断毒素和定型。

  (3)禽眼接种试验:将含有毒素的浸出液,视禽类大小,采用0.1~0.3ml不等注入家禽眼内角下方眼睑皮下,出现眼睑闭合,或出现麻痹性瘫痪和呼吸困难,经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死亡,可作为快速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有肌纤维颤动,单次刺激反应降低,多次反复刺激电势反而增高,有短持续期小波幅多相运动、电势增加等特点,有助于本病诊断。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预防:

腭舌咽呼吸肌呈对称性弛缓性轻瘫应该如何预防?

  1.严格执行食品管理法,对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的制作和保存应进行卫生检查,对腌鱼、咸肉、腊肠必须蒸透、煮透、炒透才能进食,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罐头食品顶部膨出现象或有变质者均应禁止出售。

  2.禁止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3.同食者发生肉毒中毒,未发病者可考虑给以多价血清1000~2000U作预防,并进行观察,生活中必须经常食用罐头食品者,可用肉毒梭菌类毒素预防注射,1ml/次,皮下注射,1次/周,共注射3次。

  4.战时,敌人可能散布肉毒毒素气溶胶,或肉毒毒素结晶污染水源,必要时对有关人员,应进行自动免疫。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