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老年性眩晕部位:
头部
老年性眩晕科室:
内科 神经内科
老年性眩晕相关疾病:
暂无
老年性眩晕相关检查:
诊断作出无诊断的最基本要素:眩晕种类、持续时间、强度、伴随症状。
1、病史分析
(1)根据眩晕的表现形式,单次发作或多次发作,是否伴发耳蜗症状脊神经系统症状等,鉴别是前庭性还是非前庭性,若是前庭性则鉴别是中枢性还是周期性。
(2)
老年性眩晕概述: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中枢性眩晕常可出现共济失调,根据症状可判断发病的部位:皮质脊髓束受损,可引起肢体随意运动的软弱无力或完全麻痹以及巴宾斯基征阳性,伴有强直现象和折刀样痉挛。
老年性眩晕病因:
病因特点:
1、前庭系统退行性改变
老年性组织退行性改变可发生在前庭系统任何部位在一侧或两侧,研究证实老年人前庭系统可出现耳石器、壶腹脊和囊斑上皮变性、球囊膜破裂、囊斑毛细胞减少20%、壶腹脊毛细胞减少40%,内淋巴液管及内淋巴囊壁钙沉着及玻璃样便、前庭中枢神经元减少等一系列病变。由于传入的信息不对称,前庭中枢不能正确分析而出现眩晕或头晕感。
2、多系统病变
身体平衡由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相互协调维持,其中前庭系统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双眼屈光不一致使视觉系统传入中枢的信号不对对称或脑血管病后位于大关节处的本体感觉系统传入中枢的信号不对称,都可使老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眩晕,所以也可以说眩晕也是一种视觉、本体感受器及前庭系统有机平衡体系的紊乱在机体的一种表现。
3、中枢性眩晕多于周围性眩晕
老年性眩晕约一半为中枢性疾病,1/4为周围性病损,表现为前庭毛细胞和前庭神经节细胞退变,有人分析64名老年性眩晕患者,其中脑病变者占36%,前庭用周病变35%,前庭中枢性病变13%,脑干缺血2%,其他占14%。国外成年人群中眩晕发病最多的良性位置阵发性眩晕(34.3%),其次是中枢前庭性眩晕(7.7%)和梅尼埃病(6.6%)。
4、脑血管疾病影响大
老年人突发的眩晕首先应考虑脑血管疾病,因为老梗死和脑出血早期会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症状。眩晕有是脑血管病后患者常有的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使前庭系统供血不足常致眩晕,耳部症状常可早于心脑症状。但缺氧对前庭的损害比耳蜗轻,故老年人多出现耳聋、耳鸣而眩晕的发生相对较少。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好发年龄在40―66岁,椎基底层供血不足是老年人最多见原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斑形成致小脑后下动脉、迷路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眩晕可为中枢性或为周围性。
老年性眩晕诊断:
老年性眩晕鉴别诊断:
眩晕病人的治疗包括:
①一般治疗,
②心理治疗,
③病因治疗,
④症状治疗,
⑤前庭补偿训练⑥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房间应安静及昏暗,避免头部活动,通常数天之后,眩晕将进行性减轻。此时,应逐渐增加头及身体的活动,以利于恢复。为了让神经系统重新调整对视觉、本体感觉及前庭信号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多的头、眼及身体的运动,使病人脱离一种慢性虚弱状态。
2、心理治疗
对于首次发作的患者,眩晕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症状,医生必须给病人提供足够的心理指出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减轻患者的恐惧和顾虑,那么病人所感受的苦痛就会少一些。通过病史及检查之后,如可以排除严重之疾病,则可告知病人,其眩晕疾患并非为影响生命之疾患所致,是可以治愈的。
3、病因治疗
当疾病得到明确诊断之后,病因的特殊治疗极为重要。一部分眩晕疾患,如感染性眩晕,血管性眩晕,可以针对疾病进行治疗,但是有部分眩晕疾患,即使病因明确,去除病因治疗有一定困难。
4、药物治疗
抗眩晕药有多种,其效果多为经验的结论,难以确定何药有效或何种合并用药有效,即使是同类病人,个体间对疗效反应有不一致,通常可用:
(1)抗胆碱能药及单胺类药:可减少前庭核的神经元的兴奋性,抗胆碱能药物同时抑制了前庭神经的刺激及自发点火率。抗胆碱能药: ○1东莨菪碱:能阻断胆碱受体,口服0.2-0.6mg/次,0.6-1mg/d,皮下注射0.2-05mg,3/d。 ○2阿托品与M胆碱受体结合,可对抗乙酰胆碱,0.4mg/次,口服;0.3-05mg/次,皮下注射。单胺类药:○1苯丙胺亦称安非他明。为拟肾上腺素药,5-10mg,3/d口服。有烦躁、失眠等副作用;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禁用。 ○2麻黄碱25mg,3/d。
(2)抗组胺药:已长期应用于抗眩晕,但其作用不甚清楚,有一些抗胆碱能作用,且可阻止在神经突触末端处对单胺的再吸收。从而加强了交感神经的活动。可能有减低前庭核传入兴奋性的作用。异丙嗪(非那根)25mg,2-3/d。
(3)抗多巴胺药:包括了吩噻嗪药,主要作用于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及呕吐中枢,有多巴胺阻滞作用,且有抗组胺及抗胆碱能作用。丙氯拉嗪25mg,2/d。氯丙嗪25mg,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