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眶底爆折部位:
眼
眶底爆折科室:
外科 骨科 五官科 眼科
眶底爆折相关疾病:
暂无
眶底爆折相关检查:
伤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为重要的诊断征象。判断眼下直肌是否已嵌顿于骨折缝中,可进行“牵引试验”,其方法是于眼结膜囊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镊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腱,使眼球转动,如已嵌顿,则眼向上运动受限制 (可与健侧比较)。X线摄片为重要的诊断步骤,摄鼻颏位、鼻额位及侧位片可查出以下病变:典型影像为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内,其顶部呈“悬
眶底爆折概述:
眼部受钝性暴力后,眶内压突然升高,致眶底 (上颌窦顶壁)骨折下移,称为眶底爆折。仅眶底部骨折,称为单纯性眶底爆折;如合并有眶下缘或其它面骨骨折,则称为复杂性眶底爆折。眶底骨折片和眶骨摸、脂肪、下直肌、下斜肌等组织陷入上颌窦内,出现眼球塌陷、上下运动障碍及复视。如伴有眼球和视神经损伤则视力减退或失明。眶底爆折是鼻窦创伤的一种临床表现。
眶底爆折病因:
眼眶为锥体形骨腔,垂直径为35mm,横径40mm,进深50mm。其前缘较坚固。底部为上颌窦全顶部,骨壁很薄,约0.5~1mm,其最薄弱处位于眶下裂之前、眶下沟的内侧部。眶底骨折几乎均发生于眶下沟后部内侧1~3mm处。眼前部受大钝器(如拳击) 击伤,眼球向后移至狭小的眶尖部,使眶内压急剧增加,压力传至各眶壁,导致眶底薄弱处骨折,向外膨胀,致眶内组织、眼下直肌、下斜肌突入上颌窦内,并嵌顿于骨折缝中。根据损伤程度,眶底骨折有以下类型:凿开形: 骨片多落于上颌窦内; “天窗形”: 移位骨片常在眶内侧突入上颌窦内,仍与眶底连接,如打开的天窗; 嵌板形: 骨折片多为数小块,致眶底下坠如 “吊床”; 线形: 骨折呈线形;眶底全失: 眶底骨壁全部毁坏。
眶底爆折诊断:
眶底爆折鉴别诊断:
眶底爆折的鉴别诊断:
1.眼眶多形性骨折 ①线形骨折涉及上颌骨和颧骨;②眶底粉碎性骨折,伴有面中部骨折;③颧骨骨折,额颧缝分离,眶底颧部向下移位。
2.眼眶击出性骨折:击出性骨折又称眶底爆折。早在1889年,Lang首次报道一例由于眶底骨折引起眼球陷没和复视的病例,以后King(1944)又有报道,Smith(1957)正式命名击出性骨折(blow-out fracture)。
伤侧眼球不能向上转动为重要的诊断征象。判断眼下直肌是否已嵌顿于骨折缝中,可进行“牵引试验”,其方法是于眼结膜囊表面麻醉,用眼科有齿镊从巩膜挟住下直肌肌腱,使眼球转动,如已嵌顿,则眼向上运动受限制 (可与健侧比较)。X线摄片为重要的诊断步骤,摄鼻颏位、鼻额位及侧位片可查出以下病变:典型影像为眶内组织脱入上颌窦内,其顶部呈“悬滴像”,但较少见;上颌窦顶部有不正常的软组织阴影; 有时可见骨片突入上颌窦中; 有眶底缺损。X线前后断层片可看出骨折的大小,较平片准确。
眶底爆折预防:
眼眶下壁骨折多由于跌撞或较大的凸面重物撞击眶下部或直接撞击眼球,眶压突然增高,使眶壁薄弱处破裂所致。本例患者因跌倒于玉米根桩上,撞伤左眼及眶下壁,由于直接和间接的撞击,致使眶下壁内陷,眼球及球后组织嵌入上颌窦腔,由于眼球挤压伤、视网膜血供障碍、视神经挫伤,加重了眼部组织的水肿、缺氧,使视功能明显受损。本例采用自眶内向上提出眼球的方法,这样,可争取时间,尽量减少由于挤压眼球过久,而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损害。为避免眼球内陷,行眶底骨折硅板置入术。因此,眼部外伤应尽早诊治,尽量考虑外伤后可能发生的一切因素,尽快解决对眼球造成的损害,最大限度地恢复视功能。本例患者常规行眼眶拍X线片时,发现眶底骨折,上颌窦腔密度增高,加上患者家属寻求眼球未果,故手术时,特别留心眼球嵌入上颌窦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