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耳痒部位:
耳
耳痒科室: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耳痒相关疾病:
暂无
耳痒相关检查:
1、症状:耳痒、流水,合并感染时伴有耳痛、红肿。
2、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覆盖有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有时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状,除去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轻者亦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3、并发症:易合并其它感染。
耳痒概述:
霉菌性耳道炎主要病症表现为耳痒、耳内不适、流水样分泌物,分泌物阻塞耳道时影响听力。
耳痒病因:
霉菌性耳道炎,在耳道疾病中占有相当的比率,其发病多在耳内感染的基础上诱发霉菌属感染引起。
耳痒诊断:
耳痒鉴别诊断:
1、慢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仅有不适或痒感,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覆有脓痂但无霉苔生长,作细菌培养或显微镜检查可区别。
2、外耳道炎为外耳道皮肤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真菌感染则称外耳道真菌病。性外耳道炎患者觉耳部刺痒、灼热感,在颞下颌关节运动财感到耳内疼痛。起初分泌物为稀薄的浆液性分泌物,后渐变黏稠。真菌性者外耳道有青烟色、黑色或黄白色霉苔,可见菌丝,与皮肤接触处呈痂状。
1、症状:耳痒、流水,合并感染时伴有耳痛、红肿。
2、检查:见外耳道和鼓覆盖有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绒毛状苔膜,有时分泌物或痂皮呈筒状,除去后见患处略充血潮湿。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耳痛、流脓。轻者亦可无症状,仅检查时发现。
3、并发症:易合并其它感染。
耳痒预防:
常用的治疗药物有:
(1)10%水杨酸甲酯[非],1%~2%麝香草酚酒精[非]、1∶5000醋酸苯汞[处]涂布或滴耳,每日用药2~3次,连用数日,以后每隔2周治疗数日,以防复发。
(2)可用制霉菌素油膏[处]、1%克霉唑软膏[非]、两性霉素B软膏[处]、局部涂布。
(3)用氨本磺胺[处]与硼酸[处]等量之混合粉剂,喷入外耳道创面上。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应用耳药前应彻底清洗耳道,清除耳道内膜状物和痂皮,保持耳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