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四肢 > 正文

丹毒是怎么回事,丹毒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丹毒部位:

下肢

丹毒科室:

外科 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科 皮肤科

丹毒相关疾病:

暂无

丹毒相关检查:

丹毒应该如何诊断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

丹毒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丹毒病因:

丹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丹毒诊断:

丹毒鉴别诊断:

丹毒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 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丹毒预防:

丹毒应该如何预防?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根治足癣可预防下肢丹毒,预防面部丹毒应避免和纠正挖鼻习惯。丹毒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下肢丹毒可用枕头将小腿垫高35度―45度角;头面部丹毒的病人可取半卧位。饮食宜清淡,不宜刺激性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发热者可给予酒精擦浴或退烧药;皮肤感到瘙痒时,应避免抓破,造成再次感染。药物方面以抗菌素为主,首选青霉素,其次为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应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3~5天才能停用抗菌素,以免丹毒复发。局部可以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或试用铅洗剂与酒精各一半配成的溶液湿敷。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