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肥胖性水肿是怎么回事,肥胖性水肿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肥胖性水肿部位:

全身

肥胖性水肿科室:

外科 心脏外科

肥胖性水肿相关疾病:

暂无

肥胖性水肿相关检查:

肥胖性水肿应该如何诊断

  容易出现水肿的部位一般来说是眼皮、脚背、脚踝及小腿,而体内会造成水肿主要是因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迟缓循环不良,体内囤积多余的水分,或是饮食口味过重所造成的,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看起来浮肿、松垮且易手脚冰冷。  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食欲一般,但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尿不通;易坏肚子;早晨起来时眼睛浮

肥胖性水肿概述:

  伴发于肥胖患者的水肿称肥胖性水肿.

肥胖性水肿病因:

肥胖性水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专家指出,这种水肿主要是由肥胖者皮下脂肪增多,可以减弱对浅静脉的支撑作用,使浅静脉容易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静脉素过多或相对过多,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的,加之肥胖的人大都不爱活动,减少了肌肉运动对静脉血回流的协助作用,使下肢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组织间液渐渐积聚起来,慢慢就形成了水肿。

肥胖性水肿诊断:

肥胖性水肿鉴别诊断:

肥胖性水肿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本病应于一下症状相鉴别:  1.特发性水肿: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常与月经周期有关,被认为是内分泌失调的一种反应。这种水肿多见于中年妇女,有明显的体位适应性,常发生在下肢,往往于直立、行走或劳累时出现、平卧或睡眠后即逐渐消退。  2.月经性水肿:多见于中年妇性,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在月经开始7-14天出现,先为眼睑部,以后日益加重,可波及全身。基础体重在10天左右时间内可增加1-3公斤上。当月经来潮后,出现排尿增多,同时水肿及其它伴随症均明显减退,甚至消退。  3.妊娠性水肿:妊娠中晚期,一些孕妇常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早晨轻,晚上重。这主要是由于增大了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所致。抬高下肢,平卧休息,水肿常能自行消退。  4.老年性水肿:人到老年,心、肝、肾功能减退,血管壁渗透性增高,常会造成下肢水肿。  5.肥胖性水肿:多见于身体肥胖的女子,水肿部位在下肢。肥胖者由于血管特征,比一般人易出现水肿。临床表现为轻度的凹性水肿,时有时愈,持续多年,而各方面检查均未发现其它异常征象。  6.施行性水肿:长途乘车或长期行走,膝关节以下部分肢体长时间垂直,引起水肿。这是因重因关系使静脉回流受阻,以至肢端毛细管滤过压增高所致。  7.药物性水肿:水肿在用药后发生,停药后不久消失。如应用睾丸酮、雌激素、胰岛素、可的松、强的松、消炎痛等,均可引起水钠潴留而导致水肿,它与每个人的机体反应特性有关。  8.高温性水肿:临床多见于女性,水肿发生于夏季或高温环境下,可反复多年。水肿通常在手、足部,呈轻度凹陷,同时伴乏力、厌食等倾向,离开高温环境或度过夏季后,水肿自行消退。  9.失眠性水肿:有些严重失眠者,由于夜间久久不能入睡,次日早晨起床后常可见于颜面、眼睑、双手等处出现水肿。一般稍加活动,水肿便可自行消失。  10.摄盐过多水肿:平日食盐过多,餐后大量饮水的人,容易导致体内水钠大量潴留,引起水肿。  11.晨起眼睑水肿:人在睡眠中,眼睑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液体离开血管进入眼睑内的疏松组织而引起水肿。  12.原因不明性水肿:通常称作“功能性水肿”,在临床上占有一定数量,男女均可发生,以女性为多见。水肿往往局限于两下肢及眼睑,或再扩展成全身性的,但水肿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可间歇或持续数年,而始终不出现器质性病变。

  容易出现水肿的部位一般来说是眼皮、脚背、脚踝及小腿,而体内会造成水肿主要是因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迟缓循环不良,体内囤积多余的水分,或是饮食口味过重所造成的,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看起来浮肿、松垮且易手脚冰冷。  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食欲一般,但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尿不通;易坏肚子;早晨起来时眼睛浮肿等。

肥胖性水肿预防:

肥胖性水肿应该如何预防?

  1、湿热食物不可常吃,如芒果、虾、蟹等;   2、不可常穿过紧衣物,尤其是臀部及大腿位置紧束的牛仔裤以及束腹、束腰等物品,都会加剧身体水肿;   3、尽量使作息规律,过度劳累会令新陈代谢与血液循环变差,发生水肿;   4、穿高跟或过紧的鞋子不利于足部血液循环,长此以往必定水肿;   5、久坐或久站,长时间固定不动,都会令下半身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浮肿;   6、不要常吃味重食物,这里不单指盐或咸味物品,所有酱料、脆制物或含钠量高的饮料,如电解水、番茄汁等,都不可常吃。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