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流感样症状部位:
全身
流感样症状科室:
体检科
流感样症状相关疾病:
暂无
流感样症状相关检查:
由于临床上尚未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引起足够重视,故大多数患者不易及时确诊,表现轻者多被疏漏,症状典型者亦有不少被误诊。诊断DFS标准目前尚未统一,主要依据几点:①服药史(常于服药后1~2周内发病);②有流感样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其他实验指标尚无特征可循);③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必要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
流感样症状概述:
很多用于治疗流感的药物如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也能引起流感样症状,称之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DFS)”。
众所周知,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但近几年来,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貌似流感的不良反应。早在1967年,就有学者发现,在应用干扰素(IFN)时,可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文献报道渐多。临床上逐渐将由药物诱发的以寒战发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候群为主,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鼻塞、流涕、皮疹等表现的一组症状群称为“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
但药物引起“流感”的概率还是很低的,且是无传染性的,一旦停止用药,流感样症状就会慢慢消失。由于这一特殊的药物不良反应易与流感混淆,而常被漏诊或误诊为一般的病毒性感冒或流感而被滥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随着新病毒或病毒变异所致新病种的出现,如何及时鉴别DFS与各型流感受到大家的关注。
流感样症状病因:
DFS的症状多为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①畏寒发热,体温37.5℃~38.5℃,但一般不超过39℃(干扰素及两性霉素B除外);②头痛、头晕或昏胀,全身不适,疲乏无力;③四肢肌肉或关节酸痛;④鼻塞、流涕、咽干咽痛、面色潮红而无受凉诱因,用药0.5~2小时后间断发作,持续3~6小时等;⑤停药后全部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⑥可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⑦抗感染治疗无效。
其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左旋咪唑、青霉素、肝素等所致者亦可能有Ⅱ型变态反应参予发病。此外还有药物的直接毒性或本身的致病性、刺激体温中枢、扩张血管胆碱能毒性作用以及制剂中不纯物质的不良影响。
流感样症状诊断:
流感样症状鉴别诊断:
流感样症状的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
2、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病到严重性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禽流感病毒,主要引起禽类的全身性或者呼吸系统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发病情况从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极其多样,主要取决于带病体的抵抗力及其感染病毒的类型及毒力。
禽流感病毒不同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迄今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H5N1是一种变异的新病毒,并非在鸡鸭鸟中流行了几十年禽流感的H5N2。无须谈禽流感色变。目前没有发现吃鸡造成禽流感H5N1传染人的,都是和鸡的密切接触,可能与病毒直接吸入或者进入黏膜等等原因造成感染。
由于临床上尚未对药源性流感样综合征引起足够重视,故大多数患者不易及时确诊,表现轻者多被疏漏,症状典型者亦有不少被误诊。诊断DFS标准目前尚未统一,主要依据几点:①服药史(常于服药后1~2周内发病);②有流感样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其他实验指标尚无特征可循);③停药后症状消失或迅速减轻。必要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参照一般药物不良反应标准),如果阳性,可助诊断(此法宜审慎施行,以免引起意外)。
流感样症状预防:
为防止DFS的发生,对高发人群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用药:如计划用左旋咪唑调节免疫、驱虫治疗,则分别可改用效果更好的环孢素、肠虫清等取代;用聚肌胞治疗乙肝时可改用长效复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乙肝治疗性疫苗等;
2.合理用药:有青霉素等过敏体质者用药宜谨慎,密切注意变化;利福平应采取每日一次连续疗法;干扰素从小剂量开始应用或予间歇疗法,使患者逐渐耐受;
3.提高药物质量: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干扰素等,提高质量及纯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及反应程度;
4.对症治疗:某些药物临床无法替代、虽反应重而又必须使用的,如两性霉素B,可合用地塞米松、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通过药理协同作用而减少前者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