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全身 > 正文

自主神经危象是怎么回事,自主神经危象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7-07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自主神经危象部位:

全身

自主神经危象科室:

内科 神经内科

自主神经危象相关疾病:

暂无

自主神经危象相关检查:

自主神经危象应该如何诊断

  症状体征:

  1.本病通常急性起病,多见于儿童和成年,表现为广泛自主神经完全或不全麻痹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对光及调节反应异常,瞳孔不等大,泪液、唾液及汗液分泌减少或消失,以及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胀或腹泻)及体温调节异常等。

  2.可因直立性低血压引起晕厥

自主神经危象概述:

  急性全自主神经失调症(acute dysautonomia) 简称急性全自主神经病,又称为急性自主神经危象(acute crisis of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或交感发作,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本病通常急性起病,多见于儿童和成年,表现为广泛自主神经完全或不全麻痹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对光及调节反应异常,瞳孔不等大,泪液、唾液及汗液分泌减少或消失,以及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胀或腹泻)及体温调节异常等。

自主神经危象病因:

自主神经危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发生于感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痢疾之后;部分病例表现对Epstein-Barr病毒的抗体滴定度增高。有人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自主神经病类似嗜神经病毒感染;但目前多认为是一种对自主神经节或节后神经纤维健康搜索的异常免疫反应。  中医学认为本病应属郁证范畴,此病多有情志致病因素,一般辨证当属肝气郁滞。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记载颇多,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郁证门》:“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日久,变病多端。”指出本病以情志致病、临床症状多样为其特点。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并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气血郁滞日久可变生他证,如气滞化火伤阴,肝阴虚,肝肾同源,日久而成肝肾阴虚之证;忧思气结伤心,致心阴不足,心火亢盛,水火失济;肝气郁滞,肝木克伐脾土,脾失健运,日久致脾肾两虚等。故任老师认为顽固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多为虚实夹杂之证,并与肝、肾、心、脾有关。

自主神经危象诊断:

自主神经危象鉴别诊断:

自主神经危象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自主神经危象的鉴别诊断:

  1、Guillain-Barre 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上升性麻痹;Landry麻痹。

  2、糖尿病: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3、酒精性神经病:是指酒引起的精神障碍。

  4、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即家族性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是以神经功能障碍,尤其是植物神经失调为特征的一种天性疾病。病因不明,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发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代谢异常有关。临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泪液缺乏:哭叫时无泪或泪少;②出汗多:常动则大量出汗,但汗液成分正常;③血压不稳:常突然升高或降低;④进食或情绪激动时,常出现肩、颈、胸及面部对称性红色斑点、稍后即消退;⑤体温调节异常,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感染时常有高热;⑥消化道症状:可出现周期性恶心及呕吐、腹痛等,有些有吞咽困难及食物反流;⑦神经精神症状:有说话晚、构音障碍、情绪不稳、智能低下、动作笨拙、共济失调等;⑧身材矮小瘦弱,发育缓慢。

  症状体征:

  1.本病通常急性起病,多见于儿童和成年,表现为广泛自主神经完全或不全麻痹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对光及调节反应异常,瞳孔不等大,泪液、唾液及汗液分泌减少或消失,以及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胀或腹泻)及体温调节异常等。

  2.可因直立性低血压引起晕厥,但此时心率正常。少数患者可伴有周围神经运动及感觉障碍。

  诊断: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的急性多数性自主神经功能不足症状。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增多。

自主神经危象预防:

自主神经危象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防止感染、感冒以及寒冷或炎热等诱发因素是防治健康搜索的重点;防治并发症也是临床医疗护理的重要内容。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