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皮肤 > 正文

坏死性筋膜炎是怎么回事,坏死性筋膜炎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6-3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坏死性筋膜炎部位:

皮肤

坏死性筋膜炎科室:

外科 急诊科

坏死性筋膜炎相关疾病:

暂无

坏死性筋膜炎相关检查:

坏死性筋膜炎应该如何诊断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口脓液的涂片检查。

坏死性筋膜炎概述: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证实,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

坏死性筋膜炎病因:

坏死性筋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Rea和Wyrick证实,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以往由于厌氧菌培养技术落后,常不能发现厌氧菌,但近年来证实类杆菌和消化链球菌和球菌等厌氧菌常是本病的致病菌之一,但很少是单纯厌氧菌感染。Guiliano报道16例坏死性筋膜炎,共培养出75种细菌,15例至少培养出一种兼性链球菌,10例类杆菌,8例消化链球菌。在Stone Martin(1972)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占62%,肠球菌19%,有厌氧性链球菌51%,合并类杆菌24%,但未见β溶血性链球菌。两组的病例对象虽有差异,但结果均证明,坏死性筋膜炎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协同作用,兼性菌先消耗了感染组织中的氧气,降低了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差(Eh),细菌产生的酶使H2O2分解,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滋长和繁殖。

坏死性筋膜炎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鉴别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肌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临床多表现为发病部位疼痛,多为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有时可及皮下可触及变性的肌筋膜及纤维小结。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

  筋膜疼痛:筋膜与其它软组织受伤、致病,其主要原因是肌肉组织在运动中超负荷运动,使筋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劳损,出现疼痛、酸痛、麻木、肿胀的症状。肌筋膜软组织受伤后,即可继发骨膜及纤维性炎症,引发部份骨质增生,白细胞浸润,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局部结缔组织病变粘连,造成缺血缺氧状态,直接影响到神经末稍,产生疼痛。疼痛又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一旦疼痛痉挛形成恶性循环,无菌性炎症会进一步加重,导致局部周围组织疼痛机制加剧。

  皮下深部筋膜及脂肪进行性坏死性感染:感染多起始于创伤(不显眼的外伤)或手术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很快向外扩展。24~48h病变处颜色由红变紫,继而变蓝形成含有黄色液体的水疱和大疱。在第4~5病日时紫色区开始坏死,7~10天时边界清楚坏死的皮肤脱落,显露出皮下广泛的坏死组织。患者发高热衰弱反应迟钝极易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实际上TSLS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感染。主要依据细菌培养,除做溶血反应外,应以血清分类法确定其群别及型别。检测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效价在1∶400以上有诊断意义。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口脓液的涂片检查。

坏死性筋膜炎预防:

坏死性筋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的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皮肤损伤。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应注意加强全身营养,预防外伤的发生。皮肤创伤时要及时清除污染物消毒创口;并发全身不适时,要积极求助医生。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