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盆腔 > 正文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是怎么回事,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0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部位:

盆腔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科室:

妇产科 妇科 产科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相关疾病:

暂无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相关检查: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应该如何诊断

  多发生在新产后,症见排尿困难,小腹胀急,坐卧不安或小便次数增多,甚则日夜数十次,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者。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概述:

  产后小便频数,是指产后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日夜可达数十次,产后小便失禁,是指产后小便淋漓,不能自止,或小便自遗,不能约束。两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其原因基本相同,故合并叙述。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病因: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气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多因产妇素体虚弱,肺气不足,产后耗损气血,使肺气更虚,不能制约水道而成此症。《金匮要略.肺痈肺痿》篇中说"肺痿.....遗尿,小便频,以上虚不能制下也",说明肺气虚则不足以制下,是以膀胱失约。其辨证特点是:小便频数不禁,劳倦后症情加重,面色(白光)白,四肢乏力,胸闷气短,语声低弱。其治疗以补气固摄为主。

  肾阴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和肾阳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两者皆为虚证,但病因、病机不同。肾阴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者,多因素体阴精不足,产时?伤阴血,阴液益虚,或湿热蕴结下焦,迁延不八,肾阴受损,膀胱积热,而成本症,而肾阳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则多缘于肾阳素虚,命门火衰,产后?伤气血,以致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其辨证特点是:肾阴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尿频而尿量不多,且必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两颧发红,舌尖红,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徵;而肾阳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则见小便频数不禁,尿量较多,且夜间尿频尤甚是其特点,并有面色灰黯,四肢不温,舌淡白,脉细弱等兼证。治疗方面,肾阴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治宜滋肾降火。

  外伤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因分娩时外伤膀胱引起。其临床特点为:有外伤史,小便淋漓不断,或混有血液。治宜补气固脬为主。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诊断: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鉴别诊断: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不论内伤与外伤,总?膀胱失于制约所致,其病位在膀胱。然膀胱与肾为表里,肺又为水上之源,故病变又与肺肾有着密切关?。在肺多为气虚,在肾多为阴亏或阳虚,抓住这一关键,鉴别自然不难。

  气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产后小便频数或不禁,小腹坠胀,胸闷气短,语声低弱,面色(白光)白,四肢乏力,舌淡少苔,脉细弱。

  肾阴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小便频数,尿量不多,形体瘦弱,腰膝?软,手足心热,午后潮热,两颧发红,舌光红,脉细数。

  肾阳虚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小便频数不禁,尿量较多,夜间尤甚,兼有面色灰黯,精神衰疲,四肢不温,或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微弱。

  外伤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产时损伤膀胱,小便淋漓不断,间或挟有血液,舌苔正常,脉缓。

  多发生在新产后,症见排尿困难,小腹胀急,坐卧不安或小便次数增多,甚则日夜数十次,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者。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预防:

产后小便频数或小便失禁应该如何预防?

  [方一]

  鲫鱼1条(约250克),笋肉25克,水发香菇5只,调料适量。将笋肉、香菇分别洗净,切片,鲫鱼去鳞、鳃、肠杂及颌下硬皮,用黄酒、盐、胡椒粉渍20分钟,取出,置碗内,鱼身中间摆放香菇片,两头子列笋片,加黄酒、葱段、姜片、味精少许,上屉蒸1.5-2个小时,至鱼熟烂拣去葱、姜。

  本方适用于妇女产后小便不利

  [方二]

  麻雀2只,菟丝子枸杞子各15克。将后2味洗净,装入纱布袋内,扎口,麻雀去毛及内脏,洗净,与2药加水同煮熟,食肉饮汤。

  本方适用于肾虚产后排尿异常。

  [方叁]

  益智仁30克,桑螵蛸15克,猪脬1具。前2药洗净,用纱布包好,与洗净的猪脬同放砂锅内炖熟,弃药包,调入盐,食肉饮汤,日1剂。

  本方适用于膀胱损伤所致产后排尿异常。

  [方四]

  白及、中医诊疗衣、桑螵蛸各10克,猪脬1个。将猪脬洗净,余药人内,扎口,煮烂服食。

  本方适用于产后伤脬,小便淋漓不止等症。

  [方五]

  莴笋250克,海蜇皮150克,芝麻酱30克,调料适量。将莴笋去皮,切细丝,盐渍20分钟,挤干水分,海蜇皮洗净切丝,用凉水淋冲沥水,二者相合,调入芝麻酱、麻油、白糖、精盐、味精拌匀,佐餐食。

  本方适用于妇女产后小便不利。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