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症状自测 > 盆腔 > 正文

膀胱功能障碍是怎么回事,膀胱功能障碍怎么办?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9-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膀胱功能障碍部位:

盆腔

膀胱功能障碍科室:

外科 泌尿外科

膀胱功能障碍相关疾病:

暂无

膀胱功能障碍相关检查:

膀胱功能障碍应该如何诊断

  尿路感染诊断要点:

  1.婴幼儿常见尿臭,尿频,排尿中断或啼哭,夜间遗尿,顽固性尿布疹,伴发热,萎靡等。

  2.年长儿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腹痛或腰痛,可有发热,尿臭和夜间遗尿。

  3.慢性或反复发作者病程常>6 月,可伴低热,消瘦,贫血,甚至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膀胱功能障碍概述:

  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之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病因:

膀胱功能障碍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外伤:是神经原性膀胱中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主要为脊髓损伤和颅脑外伤。

  2.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梅毒、震颤性麻痹症、脊髓灰白质炎、多发性硬化症、脑炎、中风等,可引起闭塞性脑和脊髓的血管病变或直接造成脑和脊髓的损伤,引起皮层、脑干及脊髓排尿中枢的功能障碍。

  3.药物影响:由于长期或过量服用一些药物而影响排尿中枢神经,如降血压药物,消化道溃疡治疗药物,脱敏药以及对中枢神经系作用的药物,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及血管平滑肌组织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诊断:

膀胱功能障碍鉴别诊断:

膀胱功能障碍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常有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及反射性尿失禁等。表现为间歇性不自主排尿,排尿时患者完全没有感觉。也可因其体神经,或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尿道外括约肌损害,而发生尿潴留及充盈性尿失禁。

  2.逼尿肌无反射,常见的症状是排尿困难,有时可发生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及压力性尿失禁,尿意等感觉显著减退或完全丧失。其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一般较逼尿肌反射亢进患者为大。

  3.除排尿症状外,也可伴有便秘,大便失禁,会阴部感觉减退或丧失,肢体瘫痪等其他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尿路感染诊断要点:

  1.婴幼儿常见尿臭,尿频,排尿中断或啼哭,夜间遗尿,顽固性尿布疹,伴发热,萎靡等。

  2.年长儿尿频急痛,排尿困难,腹痛或腰痛,可有发热,尿臭和夜间遗尿。

  3.慢性或反复发作者病程常>6 月,可伴低热,消瘦,贫血,甚至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

  4.离心尿白细胞≥5 个/HP,尿白细胞排泄率20 万~40 万/h 为可疑,≥40 万/h有诊断意义。尿菌落计数1 万~10 万/ml,女性为可疑,男性有诊断意义,>10 万/ml 可确诊。

  5.ACB、Uβ2 m、尿溶菌酶测定有助于区别上下尿路感染。

  6.X 线、B 超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膀胱功能障碍预防:

膀胱功能障碍应该如何预防?

  ①失禁型膀胱功能障碍:其干预原则是促进膀胱贮尿。主要方法有使用抑制膀胱收缩的药物,如羧丁酸;使用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药物,如丙米嗪;膀胱功能训练,每隔2~5 d排尿间隔时间增加10~15 min,直至达到相对合理的间隔时间;准备好加厚的保鲜袋集尿。

  ②潴留型膀胱功能障碍:其干预原则是促进膀胱排空尿液。

  主要方法有:

  (1)增加膀胱内压与促进膀胱收缩法:用拳头由脐部深按压向耻骨方向滚动,促进排尿;用力屏气增加腹压;寻找触发点:牵张、扣击耻骨上、会阴区、大腿内侧、肛门口诱发排尿,以坐位或站位时效果最佳[2]。

  (2)使用药物减低膀胱出口的阻力,如力奥来素。

  (3)间歇导尿方法:清洁会阴;选择坐位或卧位(女性可选择卧位,男性患者其尿道口朝向腹部,避免损伤尿道峡部),用肥皂清洁双手后,0.5%碘伏消毒尿道口,选择最细的一次性导尿管,外搽清洁石蜡油,缓慢插入尿道口,见尿后排尽尿液,再用力向耻骨联合方向挤压膀胱,排尽残余尿。拨出该导尿管,弃之或煮沸消毒后保存在清水中反复使用,再次使用前用0.9 % 生理盐水冲洗。每星期查1次尿常规,每2星期查1次中段尿培养[3]。(4)间歇性导尿频率:每4~6 h导尿1次,导尿前先指导患者试行自解。定期测量膀胱容量与残余尿量,当膀胱容量在400~500 mL,残余尿量少于80 mL时可停止导尿,而采用促进膀胱收缩的方法协助患者排尿。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